引用:
作者RogerShih
這種想法是很有問題的.
簡單來說, 有便宜的東西可用, 等於增加消費力, 也等於保持生活水準, 一個垃圾桶台灣自製可能400元, 大陸貨只要100, 你可以省下300移作其他用途.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開放, 很多人看問題只看表面. 現在台灣的大問題是過度講什麼公平原則, 大學開那麼多家, 培養出來的人才對整體的競爭力卻不見提升, 為什麼?
世界各國都在全力吸引人才, 大陸每年吸引多少國外人才去?而我們又有什麼可以吸引人才前來為我們效力的?
閉關自守不會有半點好處, 反而更容易自食惡果.
|
一個垃圾桶台灣自製可能400元, 大陸貨只要100, 你可以省下300移作其他用途....
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呢?
我們在經濟裡都扮演著生產者(工作賺錢)跟消費者(食衣住行消費),
便宜的東西確實是增加消費力,但是不要忘了你的消費額度是生產能力在決定,
你的生產力強消費跟著強,上面這個例子站在消費者立場是OK的,但是如果站在
你是該產品的生產者呢?
把廠移到大陸,台灣員工裁員,加上台商都是砍價競爭,
公司就算不賠也賺不了都少錢,有賺錢也秉持著大環境不好不加薪,新進人員薪資低
雖然消費力因為產品價格降低而略為提昇,
但是生產力大幅低落已不是消費力稍微增強一點能支撐
建議最好雙向思考比較能看出事態優缺兩端的問題
關閉自守確實不好,但有關很多嗎?雖有上限擋住投資額,但是投資大陸的錢已是天文數字,
還不夠嗎?任何色彩的報導都證明去大陸有賺到錢的不到一半
不反對對外投資但有必要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