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ddie04
一個社會的產業結構必須是健全的....
......
|
這世界的走向是走向另一個方向. 不可能會改..讓你失望了
以前的幾個世紀的經濟走向:每一個人只要會做一樣擅長的事,不需要去做全部的事.
比如說,每個家庭都需要桌子椅子,但自己能做桌子椅子的家庭實在佔少數.
因為它只要做擅長的工作,賺取工資,換取桌子椅子,這樣對所有人最划算.
這幾年的走向就是: 把單位放大: "個人"改成"國家".
每個國家都只做最擅長的產業,把不擅長的產業交給其他國家, 這樣對所有國家最划算.
所以所有的國家,包含台灣政府都在做一件事但是卻不敢張揚...
就是"放任不適合的產業自生自滅".
我的資料有幾點供大家參考:
1. 有沒有看過漫畫"政治最前線",男主角主張日本應該放棄農業,被農民丟雞蛋..
這是政治家都不敢說的事,但是各國政府都已經在做了.
2. 也是日本,日本所得比台灣更高,也是養了很多沒有相對生產力的人.
比如說郵政單位,由日本寄信到日本.比日本寄到國外再由國外寄到日本便宜.
所以,就有人發明的,日本企業寄出給日本客戶的信.先email到香港,印出來,再由香港寄航空信到日本客戶.
3.捫心自問,如果同樣的一台電腦,你位因為它上面印著,全部台灣製.而接受高4倍的價錢嗎?
我想大家都不會買.(台灣工資高出大陸4倍以上)
4. 將低價值的產業外移,低技術的人員失業,在高所得國家都有發生.日本,美國都比台灣嚴重,台灣不是唯一遇到這樣的問題,美國方面可以看一本書:"地球是平的",日本方面可以看大前研一的書.
5.政治人物不敢承認: 以企業家的眼光,跟人民看法有時候剛好相反,而他們站在企業家這邊.
比如: 一般認為,某地方失業率低,代表社會好;可是對於企業,失業率低.代表他沒辦法請到有競爭力的員工.反而不敢投資,
還有國內人民收入差距大,一般整體經濟成長率反而高.像韓國.大陸 這政治人物也不敢說,但確實發生.
6.我媽一直說希望能在紡織廠的地方做到退休.生活安穩,最近他要退休了,查了一下,他那毛線衣的工廠,全世界已經都移到非洲了.他當然不可能做一件工作做到退休.他那一輩都會遇到產業外移的狀況,別說這幾代台灣人了.產業外移不是只有這一代台灣人遇到.
7.聯強老總認為要增強台灣經濟,方法就是要吸引全世界聰明的人,其他能力一般人只要服務這些人就可以了. 這樣才能維持最低水平老百姓的生活.這我同意,
要想要低階的人有錢,務實的辦法,是政府投資在最聰明的人身上,而不是一味的拉台低階工作的收入.不過企業界早已經在做了,google也是只找最聰明的人出了名. 許多國家盡全國之力,人才還搶輸他.
8.上一代的人努力將工業提升附加價值了.那都已經是舊的思維最佳利用了.
新的思維還沒有產生,也許你有了新的思維.可以有機會把他們都幹掉,自己登上台灣首富,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