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why
記得也是沒有,或者說還沒有。
博愛座本來就是莫名其妙的東西。數量固定,如果老弱婦孺比座位多出一個要不要讓?
都要讓的話何必分出博愛座,不用讓的話卻又不罰佔用博愛座的人,又沒有一個標準告訴你讓不讓。甲君讓位給老人家,那老人家說不定比某乙還壯呢(某乙也可能身體不適),那某乙要不要讓?某丙說除孕婦、肢障者不讓,結果某丁讓給某女士,人家卻不悅了:「我不過豐滿些!」。總不好要人家一上車開始嚷:「孕婦上車了,自覺點吧」。
沒事畫個博愛座想表現這兒是個道德高尚的地方,卻蓋不住道德低落的事實,博愛座反成對老弱婦孺的歧視:「您是老頭兒站不住?您有病?您還沒長毛?來來坐這兒別客氣」(婦?人家說男女平等呢,沒帶個球就不要想太多。除了明顯行動不便的人,大概都有理由可以爭)
會讓的就會讓,不會讓的還是不會讓。博愛座歧視了被讓的人,也歧視了付出車資的一般人,...
|
蠻有意思的見解,推一下。
話說我就聽說過有的人是「故意去坐博愛座」的,為什麼呢?因為這樣才不會被那些真正不懂得讓位的人坐去,也就是說,他們是為了先幫老弱婦孺佔位子,所以才寧願被人投以異樣的眼光去坐博愛座,個人覺得這種胸襟也蠻令人佩服的,一般人對於博愛座只是能躲多遠就躲多遠,甚至有人認為只要自己坐了普通座位就可以不必禮讓老弱婦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