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B.Fox
Advance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4
文章: 408
引用:
作者SoftPig
說真的,同步輻射的定位應該是著重在同步輻射光源的研究,而非另一個新的實驗平台的架構,畢竟受地理環境的限制,你跟我說要在同步輻射的現址重新再來玩一個新的平台,呃......我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新竹同步輻射中心看過場地啦,但是我是覺得這是有一點強人所難啦,不管是電力或土地取得都有一定的難度,除非政府願意在另一個地點另起爐灶。

但是同樣的,沒必要把中國的技術等級捧的那麼高,把台灣的成就貶的一文不值,同步輻射有他自己的強項所在,或許不是在這個討論串裡的技術,不過在國際上同步輻射確實有他一定的地位在,台灣媒體沒那種本土『人造太陽』的新聞見報不見得台灣的研究單位都在吃閒飯,充其量那只表示台灣記者沒本事跑這些新聞。

之前和在理工相關領域的學者討論過,我個人的認知是整體上目前中國學界並未領先台灣。但是這不代表未來依舊會如此。近年來中國對提昇科技能力砸下不少...


兄臺所言甚是
小弟我絕對沒有說過台灣學界完全落後中國
以目前來看仍有許多領先中國的領域
然而我看不過去的是
在核融合領域方面
儘管中國仍舊落後日本及西方國家
但相較於台灣近乎於零的研究學者及成果
我真不知道那些取笑中國的人究竟是抱持什麼立場
以下節錄自台灣國家太空中心首席科學家陳秋榮先生的文章
其文末的結論裡不難看出感嘆台灣對這個領域的缺乏

"在台灣已有一些電漿研究者,其研究包含:太空物理、核融合、實驗室電漿、雷射與電漿

作用、微波產生、電漿塵、工業電漿應用,低溫電漿等。有少數科學家受過核融合電漿科學

方面的訓練。然而,研究核融合電漿物理相關的理論、實驗、偵測,或技術並沒有受到政府

的重視.....此外,位於台灣附近的韓國(人口為我們的兩倍,但國民平均所得大約相等)近幾

年在核融合研究投下了相當多的資源。除了在ITER的興建有10%的投資,韓國將在2007年

完成斥資三億美元的KSTAR (含超導磁鐵的托克馬克計畫)的興建。ITER約於2015年興建

完成,而在這之前,KSTAR將是研究核融合反應器中熱電漿物理機制的主要裝置之一。台

灣政府與科學界需要認真地思考如何著手進行適當的核融合研究計畫。而參與電漿現象偵測

實驗、理論和模擬等的國際合作研究,將是台灣科學界朝向核融合計畫的一條快捷道路。"
     
      
舊 2006-11-28, 05:33 PM #8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B.Fox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