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
上面的文章,個人提出一些看法:
1.以電腦中常見的交換式電源,功率級中的主要變壓器多屬於單顆,多組二次繞組設計,多組二次繞組供應給3.3/5/12等各路電壓,假設忽略開關/整流元件限制,交換頻率固定不變的情況下,變壓器的大小決定磁通量,也決定輸出功率,而電源供應器標示中,多僅標示單路輸出下,最大的電流,少有標示總合功率,所以限制在此,當其中一路有較大負載時,其他的輸出就會受到限制。
當前電腦用電源供應器完整的輸出標示應如下:各路最大電流、最大連續輸出總功率、最大峰值輸出功率以及時間、最大單路功率、最大多路總合功率(例如3.3v以及5v),這些可以提供用電上的參考。
例如一顆700W電源,3.3V 24A、5V 24A、12V1~V4每路18A,-12V 0.5A、5VSB 2A,單以電流算起來可以有超過1KW輸出,但是很抱歉,以上都是該顆電源供應器"只有"輸出該路時,最大的電流,所以電源供應器還會標示:3.3V以及5V最大總合輸出140W、12V1~V4總合輸出600W,最大總輸出700W,這就是消失的功率跑到哪裡去的原因,因為要考量電源供應器內部變壓器磁通飽和的問題,當各路都有輸出時,功率吃比較多的那一路會用到其他輸出可用的功率,以上述電源供應器來說,若你3.3/5v吃了140w,那12v1~v4就只有560w可以用,若你12v1吃了18a,那你剩下的v2~v4就只剩下384w可以調度,因為每顆電源都不同,所以高階硬體乾脆去指定更高的瓦數,避免當功率被其他裝置用掉時,剩下的不夠給該硬體使用。
2.講到多路輸出,沒有錯,目前的設計是以一組二次繞組,通過整流器、輸出電感以及電容後用分流器接到各組上,但是因為每顆電源設計的不同,連些的也很混亂,以之前在下測試的M12與E80,兩顆12V1與12V2設計就大不相同,誰比較好,很難說,因為使用者使用配備不同的情形。
常見雙路的設計多為一路給CPU核心電源電路供電,另外一路給ATX 24P、PCIE電源以及週邊,因為使用同一組輸出,所以誰用的多,另外一組就用的少,這時也就是要考量標示真實度問題,以上面的700W為例子,每路最大都寫18A,但是總合輸出後就最大600W,也就是說平均輸出下每路最大只有15A,而當有一邊用電多時,就得犧牲掉其他的裝置。
用轉接問題會在哪?除了轉接造成的接觸電阻問題外,同時也導致不同設計的多路電源發生負載不平衡問題的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