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愛田友
*停權中*
 
愛田友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6
文章: 0
台灣應該發展重點大學成為世界一流頂尖大學嗎??

引用:
分析指台灣經費齊頭分配 大學難與國際競爭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6/11/21 18:13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二十一日電)天下雜誌最新專題報導指出,亞洲各國重點扶植一、兩所國家品牌的大學,已使韓國首爾大學、中國北京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遠遠超越台灣大學,北大甚至超越日本東京大學,天下雜誌並分析認為,台灣齊頭式平等的分配架構,很難與國際競爭。

在全球化競爭趨勢下,大學實力象徵國家競爭力,一九九0年代末期以來,各國政府多把打造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列為施政重要項目,競相挹注大筆資源,國內大學也早就呼籲政府重點投資大學發展,但政府今年推出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的同時,台灣第一學府─台灣大學也逐漸被首爾大學、北京清華大學超越。

天下雜誌最新一期專題報導大學在全球化下的挑戰,提醒政府注意,世界銀行統計高等教育已發展成價值三千億美元的全球化產業,佔全球經濟產出百分之一,大學到海外設分校去年就帶動產值達三十億美元,且幾乎落入英美這兩個高教強國口袋,在美國留學的外國學生每年也為美國創造一百三十億美元的GDP國內生產毛額。

專題對台灣高教發展再提警語指出,日本耗資新台幣六千多億的經費,計畫未來五十年內培養出三十位諾貝爾獎得主,韓國在金融風暴後決定每年投入兩千億台幣經費推動韓國二一工程(BK21),傾全國力量把首爾大學送上國際一流學府行列,如今不論全球學術聲望或論文發表質量都已超越原來領先的台灣第一學府台大。

報導也指出,中國政府投入台幣一千億元經費推動「211」與「985」兩項高教改革工程,集中資源支持少數重點大學,經過十幾年,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也脫胎換骨似地在國際鋒芒畢露,北大打敗亞洲稱霸數十年的日本東京大學,北京清華也在上海交大所做的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首度擠下台大,成為兩岸三地大學之冠。

即使是國民年均所得只有六百美元的印度,也集中火力把百分之八十高教經費投資在少數幾所頂尖的理工商學院,為印度創造軟體強國的實力和口碑。

台灣在高教新興產業中的位置在那裡?專題分析指出,台灣的大學十年來數量倍數膨脹,市場和資源卻沒相對擴大,新竹交大十年前開始與大陸大學交往,當時對岸交大預算不到新台幣八億元,新竹交大預算卻有二十幾億元,現在上海交大一年經費八十幾億元新台幣,變成台灣交大的四倍;台大副校長陳泰然十年前薪水比韓國一位教授朋友多一倍,如今韓國教授朋友待遇比他高出一倍。

另外,台灣高教的問題還有政府在經費與學費仍享有主導權;以及大學教育變成買方市場,學校不敢也不能太要求學生;台灣各大學國際學生比例平均不到百分之一。

專題引述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為歐洲大學面臨美國大學威脅困境所提廣闢收入來源,如提高學費與鼓勵企業捐款、到全球搶學生、教授有用知識、有彈性與多元等四個解決方案,認為這些都適用於台灣的大學,但前提是大學必須在行政指導與自由競爭之間做選擇


我個人認為
為什麼一定要跟世界上一流大學相比?
若經費只給幾個重點大學發展
也許真能在世界上有重要地位
但其他高教單位呢??
是不是就讓它倒掉??
花這麼多的錢只給幾間學校
少部分的菁英教育
是不是真的就對台灣比較好呢??

換個思考方式來看
全世界有哪個地方能夠像台灣每年生產這麼多大學教育人才??
雖然這麼多大學畢業的人
品質不算太高
但跟許多國家相比已經算是有一定程度了
政府應該思考的是
如何讓這麼多的人才走出去
如何讓台灣的學生更國際化才對
而不是讓高等教育走回頭路
讓大學生變成稀有動物
縱然台灣的高等教育培養的頂尖人才較少
但是卻是能夠生產大量的中間人才
     
      
舊 2006-11-21, 06:58 PM #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愛田友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