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當年我發明此說時還自以為得意,後來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專門研究商代甲骨文的學者
郭沫若早就發現了而且考證的非常詳細,還去比對中國古音和巴比倫的讀音,所以
這早就是定論,只是殷人到底只是輾轉從西方學來的,還是根本從西方遷來的就還待研究了
後來台灣和大陸都搞民族主義,郭沫若此說慢慢變成禁忌,不敢講了--台灣是根本禁掉
郭沫若的書--
-------------------------------------------------------------------------
郭沫若在《释支干》一文中认为,在先商时代中国与古巴比伦就有交通,并传入了古巴比伦的天文和星历知识,商人根据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创造了十二支,而十二支的岁名皆来源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的星座名。笔者认为“混沌”一词的最早含义就是《尔雅·释天》中“岁在子曰困敦”的“困敦”。郭沫若以为十二支中之“子”当于古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之蝎座(天蝎座),认为子之岁名“困敦”即来源于蝎座之巴比伦名GIR.TAB,郭沫若云: “(子)岁名之困敦,今音为kun-tun,古音为kuƏn-tuƏn。又困可读群,敦古亦读对,故困敦可读kun-tuƏ若Giun-tuƏ,此于GIR.TAB声纽几于全同,仅韵母略变耳。”[3] 郭说确乎有道理,“困敦”应当是GIR.TAB的音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