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isamuplus
我的意思是
韓國人也是從低品質開始,沒有燒錢怎麼養出競爭力?
說是保護,實際上根本什麼也沒做,躺著從海關賺進口貨的鈔票。
國內的政府跟民眾都等著享受高品質低價位的國產貨,這種產品會無緣無故自己從
石頭裡面迸出來嗎?還沒發展出競爭力的產品就是要政府投資,民眾購買,兩邊燒
錢把成本攤掉,才能繼續研發新產品,提高競爭力...
這種時候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如果濫的產品大家也支持,那只會讓廠商不知長進,
躺著數鈔票,Blahblah...
你覺得商人賺國內就夠了嗎?有機會往國外賺他們會不想賺嗎?只是台灣消費者不
肯吃眼前虧而已。
韓國人能,台灣人就是不能。
有話說嗎?
|
低品質了那麼多年,還是低品質
我們就該回頭看看是否還需要去保護這種產業
尤其是一個被保護了幾十年的國產車公司董事長
習慣開進口車、穿進口衣、用進口貨
還怪政府做得不夠多....
(用的、穿的,不都是國人的錢貢獻的嗎??)
高關稅、關稅配額、禁止外人直接經營企業
在你眼中就是什麼事也沒幹
也難怪國內企業一直都是不長進
把兇猛的猛獸都隔在柵欄外了
還怪給的不夠?
國內企業弄不出高品質低價位的國產貨
也不讓國人享受高品質低價位的外國貨
只怪政府、民眾不支持
真是好樣的
以國內的企業的品質走得出台灣島再說吧
國內電子業也不是靠國內市場長大的
代工也好、品牌也好,如果只知道一直要國人支持不知道提升自已能力
今天就不會有Acer、Asus、鴻海這些公司
一個企業永遠只知道企業要賺錢 不知道社會責任
我真的不知道,以國內的政策去保護這樣國內的企業
對這國家是不是真的有利
還是直接開放國內市場,讓外國有力的企業直接進軍
對國人的幫助比較大
一個蘋果日報進來才幾年,硬是在號稱已經飽合的台灣報紙市場登上第一名
人人要申訴不公、不義,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蘋果
同樣的,一個
號稱最便宜的寬頻市場
要是開放了會是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