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路人亂入
結論說實話我也想不出來:
1.面對現實,公務員會裁撤;大家會從保護制走向業績制(公辦民營或BTO等....)
2.大膽的放棄中產階集概念,把買屋變成租屋,一些必要的東西開放外包(公共洗衣機等)。
3.開放市場,使產品價格得以降低(不過農民生計會受重創...失業率會增加...要看政府),但是不開放市場的話,就會跟之前的國產汽車產業一樣,沒有國際競爭力。
4.以企業的角度而言;必需加強控管產品的管銷流程以及給客人平民化的價格,但是有高檔化的享受。,才有辦法獲利。
|
1.既得利益者會反撲,這是不可能達成的,而且這些人沒了保護會活不下去,等於是要他們死,他們會跟你拼命。台灣不是日本,日本首相為了郵政民營化賭上自已的政治前途,連黨內大老都反叛也不在乎,台灣沒有這種政治人才。
2.某項政策後,大台北地區的房價一直漲,而且都是所謂的"投資客",房價的炒作是政策造成的.........
3.也是不可能,有能力轉型到更高競爭力的,已經轉型光了,剩下的都是沒能力轉型的,開放等於要他們的命,怎麼可能不跟你拼命。所以,只好繼續保護,犧牲其他國民的權益,讓他們可以用遠高於國際市場的價格來販賣同樣的東西。
4.這點跟第3點有關係,沒競爭就沒低價,開放市場就是最好的競爭,不過既得利益者太多,會得罪太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