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半瓶醋
兄臺說的是沒錯啦∼我也認同獎項的定位應該清楚
不過後頭突然扯到台北電影節就有點奇怪
據我所知∼金馬獎和金馬影展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關連
金馬獎比較接近奧斯卡的運作方式
屬於地區性獎項∼所以從沒有看過金馬影展的外語電影入圍金馬獎的
金馬影展和金馬獎事實上是分開運作的
只是名義上都同屬於新聞局下管理
台北電影節的成長倒是真的有目共睹∼
越來越有架式了∼看看以後有沒有辦法像東京或是釜山影展那樣
升格為"台北影展"
|
抱歉,講的不清楚
我覺得台北電影節超越金馬,是二方面都有
(雖說是金馬獎與影展是分開運作,但畢竟是掛在同一個活動裡,一併提)
競賽部份
同樣是鼓勵台灣電影,臺北電影獎及臺北主題獎,就真的是達到靈活與多元
不像金馬受限於FILM,它可以用DV,甚至是用手機拍攝
只要作品夠好,一律予以接納
而且"清楚定位"獎勵本土創作者的給獎原則
我看了這個單元
才發現原來台灣還有這麼多充滿創意與熱情的電影新銳
(每年報名參賽的台灣影片達兩、三百部)
去年開始舉行的<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影片質量夠好
又往成為國際影展的目標邁進一步
-----
影展部份
臺北電影節以城市為題,深入介紹該國影史,從傳統到新浪潮
主題明確,選片夠好
是我覺得逐漸勝過老字號金馬影展的原因
-----
另外,我對於金馬獎的印象很差
也源自於當初金馬獎(黑暗期那幾年)強力排擠台北電影節之故
王小棣導演的動畫<魔法阿媽>,居然因為得了台北電影節的獎
到金馬時竟被那些評審蹧蹋羞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