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mma0420
Ju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917
今天看到蕃薯藤一篇新聞,覺得頗有感觸,轉po過來
-----------------------------------
藝術片不該鼓勵? 蔡明亮背原罪
張士達/特稿 2006-10-24 04:00

向來備受爭議的蔡明亮,不管入不入圍,得不得獎,都是討論焦點。過去蔡明亮的電影反應兩極,入圍沒有得獎是很常見的狀況,今年卻意外地於金馬入圍名單中,在影片、導演項目都落馬。金馬獎當然不必一定要肯定蔡明亮,但是若是天真地將鼓勵方向簡化為商業與藝術二選一的邏輯,也未必能讓國片拍出更多能讓普羅大眾感動的作品。



國片自從新電影時期以來,由於侯孝賢、蔡明亮等人頻在國外獲獎,台灣本地電影市場卻逐年萎縮,創作導演們從此就揹上了背離觀眾拖垮票房的「原罪」。然而一個健全的電影環境,原本就應該是商業與藝術電影同時並行發展的;好萊塢的創意與人才,許多也是由豐沛的獨立製片尋求養分,兩者互為良******。每個導演各有自己適合發展的方向,有人擅長商業大片,有人適合藝術創新,台灣的商業電影消失了,卻只怪創作導演們盡拍觀眾看不懂的影片,其實是很奇怪的邏輯。

如此的謬誤持續了十幾年,到如今仍在上演。蔡明亮的「黑眼圈」儘管在國外備受好評,卻被金馬評審認為太過沉溺個人風格,在當前電影市場中不應被鼓勵,因而在過去入圍常勝的影片、導演項目都缺席。矛盾的是,近幾年來蔡明亮的「不散」、「天邊一朵雲」等片,都是國片年度票房常勝軍,如今卻被認為無法「讓大家都能感動」。蔡明亮當然不是一定得受到肯定,但是如果以為不去鼓勵蔡氏的創作路線,就能相對讓台灣的主流電影起死回生,這樣的評審方向若真想救得了國片,可能仍是緣木求魚
http://news.yam.com/chinatimes/ente...1024472680.html
------------------------------
原本一個正常市場就應該是商業與藝術電影同時並行發展
現在商業電影自己積弱不振
卻反而去怪還在堅持拍片的藝術電影導演?
要求他們也要拍商業片?
導演也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叫王建民去打籃球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在以前還有電影工業時,新電影導演們(侯孝賢.楊德昌..等)也被罵說拖垮市場
佔總市場僅5%的新電影,說他拖垮,倒不如去看看那95%商業片在幹嘛
舊 2006-10-25, 12:42 AM #2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mma0420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