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bigwinmm
沒什麼概念,還請鵝大明示
依圖所示是以週為單位統計,平均值為:XX Bits/每秒?
|
大約4-50Mbps吧

....
引用:
作者chlang
其實重點應該是:
兩家寬頻戶連時, 到底是誰該給誰網路費用 ?
|
鵝先貼兩個背景資料
1:
TWIX收費標準
2:
TWIX互聯協議
以TWIX為例(其它Internet Exchange通常也是類似

),會費部份受頻寬影響不大(所以各ISP自然卯起來拉大水管進去

),而電路費部份就真的是與頻寬及距離成正比了,ISP對接時(peering)各自負擔到IX的電路費及IX會費而不互相charge(互聯協議中只說"5.規費:雙方同意對於所交換之訊務不收取任何費用,除非另訂有協議說明之。",後面又有一條"8.服務費用:雙方應就其服務內容分別訂定其合理之計費方式。"),而今天爭論的焦點是ISP有access導向者(例如現在在台灣的大部份ISP

),也有非access導向者(例如Giga),當這兩類業者對接時是否應按慣例只各自負擔到IX的電路費及IX會費而不互相charge?? 亦或是一方向另一方收服務費用?? 就算要charge,合理的計費方式到底為何?? 在沒有法規可依循的狀況下,這些問題恐怕永遠只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罷了

....
以鵝個人看法,這只是個純粹的商業問題,不應被任何一方以民粹的方式操作----access user是user,content site也是user,user對自己的ISP有任何意見自然應該是找自己的ISP解決,而不是不負責任的到處放話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