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左右手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6
文章: 0
引用:
作者A級黑豬肉
妳之前在另外一篇提到的 WEF Global Competition Reports, Efficiency enhancers 中的第一項 High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台灣排名第 7 名,大陸排名第 77 名。

大陸要加強的並不是教授素質或論文量,而是學生的素質,以及這些學生出來後的工作態度。

比學生素質 大陸學生讓國外學者非常滿意

相較於台、港,大陸大學目前最大的優勢在於學生。


來自台灣的北大軟件學院副教授黎怡蘭認為,北大學生不但比台灣學生聰明,最重要的是學習動機強。
北大一年有三學期,7、8月現在不叫暑假,而是改稱「小學期」,一些需要實習、講座或特殊課程,都開在這段時間。
黎怡蘭開的「IT企業管理典型案例」,從下午1點半到晚上9點。即使最後一班校車即將開走,但學生們仍追著中科紅旗總裁趙曉亮問問題。
曾經是台大學生的政大金融系教授霍德明,今年成為北京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專任教授。他表示,即使是在100人的大班上課,北大學生仍然不放棄任何提問的機會。
美國金融大師Edward Green到中國經濟中心客座,對於聽課的學生,非常滿意。
霍德明有一回問Green,為什麼到北大來客座,他竟然想都不想就回答說,for good students(為了好學生)。

台灣學生,一天只念一小時書

今天的學生,將是明天的老師,台灣大學生目前用功不如大陸大學生,成為未來台灣大學教育的隱憂。
師大講座教授彭森明接受國科會委託研究發現,台灣現在超過一半的大學生每天讀書不超過一小時。而公立大學學生打著學校的名氣,四成在打工,比私立大學學生比例還高。
來自台灣的涂榮庭,2004年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營銷系任助理教授,他算過,光華管院碩士班學生每周平均要上三門課,在老師的要求下,平均每周要花約40小時,看六到八篇英文專業期刊。
涂榮庭今年收了一位新竹交大的交換學生,據說他們每周大約只看一篇外文期刊。
台灣學生不用功、成績普遍比以前差,已是不爭的事實。
台大化學系退休,並獲聘為台大名譽教授的劉廣定,五、六年前在教大學部學生時就發現,如果再按過去的難度出題,一班50多人,就會有30多人不及格。
起初,他還懷疑是不是自己出的題目太難了,問清華和交大的老師,他們卻說,早在10多年前,就發現學生成績普遍滑落的問題。去年,劉廣定在醫學系開四學分的有機化學課,課後留一小時解題。沒想到,出席率竟連一半都不到。
舊 2006-10-18, 08:30 AM #3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左右手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