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Muchin
老兄,您扭曲我的話了。我說不涉及 PI/PO error 值的再現性,是指即使每台同型機器測的會有些出入,結論仍會相同,並不是不注重再現性的意思。我有兩部 Lite-On 167T,經多次試驗,測出來的結果難分彼此,但我無法知道別人的同型機和我測的 PI/PO error 值是否一致。
|
個人覺得,如果把pi/po值做放大的作用,雖我不知道放大到多少,以我個人來說,pi最高到500
po到100作為交叉比對,是比較容易看出此片的生產線的過程是否有出錯的地方,但無法看出一般市面上所賣的貨品平均值,最主要的原因是,工廠再出貨時很少遇到是只有單一生產線單一刻版編號所製造出來的片子,所以我們在市面購買的片子,比較多的可能會遇到,不同刻版不同產線混入同一桶包裝內,舉例來說,ricoh有些人遇到產線不錯,也有人遇到產線測試出不好的狀況,但工廠的標準都放入a級規格內,那如果以測試為標準,可能工廠都要關門大吉..
所以這只是理論值,而不能運用在實際的出貨值...
如果以單一產線,單一時間點,單一刻版編號,做實驗來說,是可以得知可觀的數據,但成面過多,無法可得知更正確的標準...
以這期的comxxx diy的雜誌來說,同依台機器燒錄作測試,約一半以上都是中環的片子,但相差上確有許多的不同,而中環工廠的標準也只有a.f.b主要為國內出貨為主,但測試出來卻有數十種不同的變化,所以我說最後要得到答案,只有燒的順,讀的到最重要,測試只是讓自己感覺心安而已,並不能代表非常的正確值..
我們曾經遇過消費者,他告訴我們三菱code的片子,一個a級,另一各c級..
他說使用a級片子,會出現馬賽克,那使用c級不會出現馬賽克,但我們覺得很奇怪,雖然消費者不懂等級,我們也沒告知,但是兩者結果卻出乎我們意外...
如何解答這答案,我們只能一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