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isamuplus
其實DC真的沒那麼差,但是能成為DC敗因的元素非常多。
被馬後砲提出來的原因包括
1.架構上的問題導致遊戲開發難度較高,廠商興趣缺缺
|
這個絕對是錯的,開發困難的是PS2,DC開發太容易了,
當初很多開發DC遊戲的廠商都說過DC很好開發。
引用:
|
作者isamuplus
4.行銷不好,沒有SEGATA 三四郎....XD
|
DC初期的行銷非常好,且SS上的三四郎算是失敗的****,
因為大家只知三四郎,而不知那是在推銷SS的遊戲,
所以即使SS後期有三四郎的****效應,但卻無法反映在遊戲銷量上。
當初DC死之屋2的****可是非常有創意,僵屍與妻子訣別
DC初期行銷在日本算不錯,在美國更搶奪N64的市場,佔有率達20%左右,
會失敗最主要是鈴木裕的莎木。
莎木原先是16章,莎木1是第一章,莎木2是三至六章,
至於二章"船上"則因接續問題而刪掉。
SEGA為了莎木,動用社內大部份的人力,也造成在日本跟PS2對抗時,
根本沒什麼大作,結果日本市場一完,即使北美看好,也不得不放棄。
引用:
|
作者isamuplus
5.沒有FF系列(或是 沒有 OO系列 ...etc
|
SEGA想用莎木成為FF及DQ那種大作,可惜失敗了,
因為光讀取的問題就是一個最大的障礙。
當初試玩版一出,讀取問題就立刻被玩家提出,可惜正式版只縮短了幾秒,
問題依舊一樣,自然也影響了銷售量。
(遊戲開門進店家,要讀十秒以上,出也要讀十秒以上,進別的區域也一樣,
很少人會受得了。)
-------------------------------------------------------------
其實很多人都以為DC是用WIN CE,但事實上日本廠商用WIN CE並不多,
因為WIN CE只能發揮DC的六成能力,這從SEGA RALLY 2就可知道,
因此許多日本廠的作品多用SEGA所提供介面。
使用WIN CE的廠商,在遊戲開始前會有WIN CE的標誌出現,遊戲外盒也會有標示,
,非常好辨認。
像:SEGA RALLY 2、超級機器人大戰α、惡靈古堡2即是。
VR3、莎木1及2、死之館2、音速小子大冒險、首都高1及2、SEGA GT、
聖女密碼、D之食卓2、劍魂、機動戰士 殖民地墜落之地、GRANDIA2、
生死格鬥2、機動戰士 聯邦VS吉翁&DX...等,都不是用WIN CE,
而是用SEGA提供的開發工具(共有五種等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