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raytracy
我想, 您對於 PM 的辛勞, 應該是有深刻的體驗了....
~~~~~恕刪~~~~~~~~~
假如傳言為假, A 公司的產品, 實際上 I 產品和 J 產地, 並沒有任何品質上的差異...
|
呵呵....我只是之前跟PM之間的CO-WORK還蠻多的...有時候也要負責溝通的角色..所以稍稍可以理解啦....
不過說到產地所造成的差異...其實就不一定完全是PM的錯了....
就像我們所認知的...PM對於直接執行人員其實沒有直接的管轄權.....
您上面所舉的例子...其實還要看是否為同一樣產品....我舉個例子來說好了...
今天某家電子大廠...有A跟B兩個生產基地..A基本上是負責OEM的客戶產品..B是自有品牌的產品跟NB
有一樣OEM產品...原本是在A廠從SAMPLE到量產後一段時間都在那邊上線...因為客戶的ODM廠所在關係或是A廠產能全滿關係...不得不在B廠作技術轉移...分擔一部分的生產量...
在這個時候...就有很多不同的可能導致產品的品質不同了...
1.兩地之間所使用物料不一樣:雖然會有所謂的AVL,但是兩地所使用的MAIN SOURCE不一全一樣...甚至會有的物料是只會在A廠或是B廠才會出現的.例如說原本只有C.D.E三家的PCB.但是在B廠因為原料運送關係...故不得不增加比較近的F.G廠商.雖然也會先作QUALIFYING的動作,但是仍有可能會有一些問題是在MP之前無法發現的...
2.原本B廠是只負責自有品牌跟NB的產品....對於OEM產品的特別要求可能不是那麼了解...尤其是在產線上的人員...也有可能會出包....(在這點上...PM必須避免產線/品管主管對於OEM產品的不熟悉度...相對的...B廠人員也必須主動提出對於不了解的地方的問題...不過大部分都沒能主動提出問題...)
以上這2點..只是在眾多因素之中..挑2個出來提一下罷了...當然..PM其實還是可以避免掉其中大部分的問題...不過PM所該具備的主動預防特性,發揮出來的程度高不高而已...還有一點...則是來自於SALES跟客戶的交貨壓力...................
如果今天是A產地的甲產品跟B產地的乙產品真的有好大的QUALITY差異...那麼就真的是PM的問題了...(研發階段...產線控制...品管....)
小弟斗膽隨寫....還請老師多多指導.....
剛又看了一下...發現...還真的說來說去...都是PM可以避免掉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