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的Ni-MH/CRV3兼容電池艙設計方式我從Olympus Camedia C2020就開始研究了(公司買一台本來是當公用的,
後來有同事沒拿好,摔在地上摔壞了,我們就很不客氣地把它徹底解體了
當然這種設計並非無解,只是每個機種空間條件各自不同,很難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做法,都是要見招拆招,所以機構工程師難
免會抱怨當初規格如果不是訂成這樣,大家就不會這麼辛苦了。
至於使用較高級元件來解決問題往往是台灣RD最沒有辦法採用的solution,因為十之八九是會被否決的,我們拆日本相機研究
都很佩服,一方面佩服他們的設計功力,另一方面我們也都很羨慕(或者說嫉妒),因為很多他們能做的事我們是不能做的(
並不是我們沒想到)。
我曾經在1999年申請過一個專利,那個功能現在在各家DSLR上幾乎都看得到(消費機有的也有),但是當年我在我們公司開
發新機種時提議將這個功能加進去,結果被大家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