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dolphus
*停權中*
 

加入日期: Apr 2005
文章: 476
引用:
作者aliboda
記者們可以為了收視率獨家不顧道德良知
可是我有個問題耶...收視率他們怎麼知道的阿
怎麼知道大家在看哪一台呢


收視率調查技術的現況

收視率調查在台灣的發展行之有年,透過電話訪問或裝設people-meter(收視紀錄器),將收視戶的收視行為,精算到被抽樣的收視戶收看哪一台節目?看多少分多少秒?家中的哪些成員正在收看?看了多久?等。再透過每分每秒的收視率數字,進行縱向與橫向的分析,即可以知道該時間該台有多少收視率。

以國內的收視率調查公司來看,共分幾種不同的類型,AC尼爾森公司以裝設people-meter來進行家戶收視調查。潤利收視率調查公司所做的收視率調查則採用分層隨機抽樣電話訪問的方式,與潤利相同的還有天和水行銷顧問公司(僅作廣播收聽率調查)。此外,從民國八十九年起,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也加入收視率調查的準備工作,與日本的收視率調查公司合作,先期進行電視收視行為調查和廣播收聽行為調查研究,並於近日成立公司。

以現有的收視率調查技術而言,其調查僅以量化的衡量為原則,無法進行質的調查。若僅作為節目品質評定的單一標準,在說服力上略顯不足,因為收視率調查為一「點人頭式」的調查方式,可算出「有多少人正在看」,但卻無法調查收視者對該節目的優劣評價,因此,收視率高低與節目品質並無直接關係。

並且,電視開機並不等於收看電視(上廁所、或不小心睡著了!)在此一方面有待收視率調查技術的改進。而收看電視也不一定收看****,欲真了解有哪些****被看,應再配合收視率調查中****破口與收視行為間的比對研究。因此,單就收視率調查來認定節目的受歡迎程度,是有問題的。

 

引起爭議的people-meter

日前引起爭議的收視率調查方式,主要是在AC尼爾森公司所調查的數據上。

AC尼爾森公司所採用的調查方式,是收視紀錄器(people-meter)的技術。該技術主要由收視率公司到各樣本戶家中裝設收視紀錄器,並由公司的技術人員到府教導操作程序,待樣本戶中的每一個成員熟悉操作手續,經過檢測,符合樣本的需求後,即能進行收視率的紀錄。

一台收視紀錄器成本約需新台幣兩、三萬元,依據AC尼爾森公司在台灣的原抽樣樣本數約七百戶來計算,是一項很高的投資。

過去,由於裝機成本高,樣本更換無法如電話訪問的機動,所以一直被電視公司所質疑,謂其樣本數太少,或母體推估性不足。據了解,AC尼爾森公司定期依媒體大調查的人口統計、人口比例、收視比例、地區比例等數據,修正其抽樣的樣本數。在經歷前年九二一大地震後,樣本總數的確減少,但經過補足後,目前總樣本數約為1000戶,以每戶平均人口數約3.3人來計算,合計AC尼爾森公司的抽樣總數約為三千多人。

對於接受裝機的用戶,AC尼爾森公司的回饋方式是給予樣本戶電器用品的包修服務,與年終的禮券贈送,不提供調查費,避免影響調查的公正性。

但是,AC尼爾森公司採用收視紀錄器調查收視情況,在技術上有三點限制,首先,過去的調查技術無法兼顧單一家戶擁有多台電視機的狀況,紀錄器的裝設以一戶一機為原則,然現在的家庭擁有的電視機數平均超過一台,因此調查的涵蓋性受質疑。第二,有線電視台經常發生****蓋台的情況,但現有的紀錄器僅能處理類比訊號而無法分辨出蓋台的****內容,因此,若發生****蓋台的情況,對於****時間與廣告內容的收視調查未必真確。第三,與其他調查一樣,收視紀錄器有系統誤差的問題。凡此,都會影響到收視率數字的準確度。

from: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R-090-001.htm

相關: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d=7006072704086
舊 2006-08-18, 02:24 AM #7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dolphu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