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小壞蛋
可以請問一下要讓鹼性電池跟一般的鎳氫電池相容要作出什麼妥協
目前想到的只有電壓的差異,還是有什麼特性是要care的
小弟我之前也是蠻看中三號鎳氫電池的,不過在鎳氫電池的高放電率之下,覺得實在很麻煩
之前也是用w1
|
兩者放電曲線的特性大異其趣,鹼性電池初始電壓高(1.5V),但是放電曲線會急降,鎳氫電池是1.2V,放電曲線反而平緩,
數位相機一般判斷電池還有沒有電是靠電池殘留電壓來判斷,而數位相機元件在電壓過低時常會有各種不正常現象發生,例
如當機、出現不正常畫面,系統一般作法是在電壓降到可能出現這些現象之前就先判定電池電量不足將相機關機,問題是鹼
性電池初始電壓高(兩顆加起來=3V),放電曲線卻容易有曝跌現象,有時例如用完閃光燈之後電容開始充電時就有可能讓
電壓瞬間掉到系統設定的臨界電壓之下,通常業者的作法是寧可讓相機自動關機(消費者頂多譙:電池又沒電了),也不要
讓相機死撐到會出現不正常現象(碰到當機、不正常畫面時消費者的反應一定是直接譙到相機本身來),問題是這個臨界電
壓要設在那裡很難取捨,因為設高了,用鹼性電池時很安全,可是用鎳氫電池時就有可能明明電池還有電,系統卻認為電池
快沒電了而將它關機;但是如果為了想多壓榨可用電力而將臨界電壓設得低,卻又要冒用鹼性電池時壓降造成相機異常動作
的風險,以上這些因素又跟相機裡各種電子元件的電阻等特性有關,有時戰戰兢兢好不容易調到覺得平衡了,量產時又可能
因為元件特性公差跑出一些機子會有異常,搞死工程師...
有工程師就抱怨鹼性電池和鎳氫電池為什麼不弄個識別符號讓系統可以判斷到底放進來的是那一種電池,統統把責任扔給系
統來作判斷真的整死人。
而且三號電池的原罪是雖然號稱是統一的規格,可是規格訂得奇鬆無比,差異範圍非常大,良莠不齊,可是系統廠為了怕客
訴,一般設計都是以使用爛電池不能出問題為最高指導原則,所以往往又是犠牲較佳廠牌電池的電力來作妥協。
沒實際做這一行的人很難想像世界上有多少爛電池一樣能拿出來賣錢的。
不只電子工程師,機構工程師也對三號電池深惡痛絕,因為三號電池的長度和直徑差異範圍很大(容許公差超過1mm!),
相機廠通常要以最大的為準,避免有人買了電池塞不進相機。可是比較有名的廠牌其實尺寸又不會做到上限,所以如何防止
電池裝進相機裡鬆垮垮的(三號電池兩端都有接點,接觸太鬆又容易有振動時瞬間斷電的問題),又變成是相機系統的工程
師要替爛電池擦屁股的問題。
開發三號電池機種的工程師因此就很羨慕開發鋰電池機種的同仁都不用煩惱這些狗皮倒灶的事情...
開發鋰電池機種通常就可以設計得更精確、更充份利用元件特性,不用預留那麼多公差,才真的可以將電池特性榨到極致,
三號電池型式限制實在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