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uperscalar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2
您的住址: 光碟托盤
文章: 1,495
引用:
作者月雨
不同的茶,不同的溫度。

綠茶約75
烏龍等95
東方美人則85為佳。
而且在泡時也隊用一直為持高溫,只要第一、二泡將茶葉泡開了,接下來溫度較低並無不妥。
泡法也會影響氣溫。
比方焙火重的就該高溫快沖快倒。

問題就是
國際鑑定茶的標標準泡法就是以3公克的茶量,沖泡150㏄的開水(即茶為水量之2%),浸泡5~6分鐘得出的茶湯。

所以綠茶還有輕發酵高山茶就慘了


還有您泡綠茶的溫度真夠高的....


--------------------------------------------------------
一些資料

以台茶十二號茶葉(金萱)舉例,因為造成苦澀味的酯型兒茶素及咖啡因溶出量,冷水泡24小時皆較100℃ 5分鐘熱水泡低。雖然茶葉成分中鞣酸(GA)、游離型兒茶素+C、(-)EC、(-)EGC這些水溶性成分以冷水泡2小時溶出量都已超過或倍量於一般100℃水五分鐘的溶出量,但酯型兒茶素(-)EGCG、(-)ECG較不溶於水,台茶12號在冷水4小時溶出量只有100℃水五分鐘溶出量的33~45%,冷水泡8小時只有62~75%,冷水泡24也才只有79~81%。
相關資料請參閱九十三年三月二十日茶情雙月刊第12期

茶葉的第一泡及第二泡茶的營養成分若標準泡相同時間,文山包種茶第二次沖泡的萃出可溶物量約為第一泡的49%,凍頂烏龍茶則第二次沖泡的萃出可溶物量約為第一泡的61%,龍井茶第二次沖泡的萃出可溶物量約為第一泡的44%,鐵觀音第二次沖泡的萃出可溶物量約為第一泡的58%。選擇茶葉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應該是香氣和滋味,外形和所謂「耐泡性」並不是那麼重要,龍井茶和文山包種茶雖然較不耐泡,但是其中所含的總可溶物量並不比凍頂茶和鐵觀音為低,而且只要沖泡四至五次,就可將百分之九十的可溶物萃取出來。凍頂茶和鐵觀音茶之所以較耐泡,是因為其中所含的可溶物較不容易被萃取出來,所以一直沖泡到第八次,仍有大約百分之十的可溶物未被萃取出。無機元素方面,浸出量第一泡茶湯明顯高於第二泡茶湯。
2.通常第一泡茶葉各主要呈味成份的泡出率會最多,而後隨沖泡次數增加,各呈味成份泡出率直線下降。而茶葉中各呈味成份浸出速度亦有快有慢,通常呈鮮、甘、甜味的胺基酸和苦味的咖啡因最易溶出,第一泡即可溶出2/3,呈苦澀味的兒茶素溶出較慢,第一泡只可溶出一半,第二泡只可溶出1/3,又游離型兒茶素(較醇和)與酯型兒茶素(較苦澀)比較,前者較易泡出。
3.通常若是茶藝(道)沖泡法,為使沖泡出來的濃度一致,在泡茶之要素(茶量、水溫、時間)前二項(茶量及水溫)決定後,每增加一次沖泡,則沖泡時間將增加10~20秒,以使茶湯濃度儘可能一致。
相關資料請參閱茶訊(88)第4期、茶改場之研究彙報第5.13 14號彙報

咖啡因溶出量,台茶12號冷水泡24小時皆較100℃ 5分鐘熱水泡低。此外,咖啡因的在冷水中的溶出量會因茶樹品種之不同而有差異。建議冷水浸泡茶葉以4至8小時適宜,有益健康的鞣酸、游離型兒茶素皆可有效泡出,而咖啡因只有3/4含量以下,故可減少咖啡因造成睡不著的問題。
相關資料請參閱九十三年三月二十日茶情雙月刊第12期
     
      
舊 2006-08-14, 11:30 PM #10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uperscalar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