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現象,怪異的媒體態度
許純美大咧咧的言行舉止常令人為之錯愕,有人欣賞,也有人當笑話看。
精神科醫師指出,她的想法誇大、多話、情緒起伏明顯,
喜歡強調和特殊社會階層或特殊人士有關,種種行徑均和典型的“躁鬱症”患者相符。
更讓人擔心的,不止是許純美個人,而是媒體頻頻找“患者”
或言行異常的人上電視,以表現他們的“異常”取樂,有專家就認為,
媒體如此“消費”病患,不但無法加強社會對病患的了解和體諒,
反而平添大眾對患者的負面觀感。
現代社會總的一個趨勢是傳媒越來越自由。
傳播學裡面有一個理論叫“沈默的螺旋”,
是說傳媒反覆傳遞同樣的訊息並在公眾中營造出一種意見氣候,
由於每個人都擔心被社會孤立,因此難免與這種氣候趨同。
這樣,一方就會越來越大聲,另一方則會越來越沈默。
“上流美”越來越紅,其實顯現的就是向下的聲音越來越大,
向上的聲音越來越小。許純美個人越來越“上流”,這個社會就越來越不入流。
近來台灣人流行把“上流社會”四個字,以嘲諷、戲謔模式掛在嘴邊。
這起因于一位骨瘦如柴的女子,卻總以藍色睫毛膏、鮮橘色口紅、
鳳飛飛式帽子及價值不菲的七○年代細肩帶禮服亮相,
整天在電視裡以一口“台灣腔國語”說“我們上流社會如何如何”。
許純美,這個慣被媒體稱為“上流美”的女子,
以她獨特的思惟引起台灣社會兩極化評論,有人把她當笑話、女丑看,
有人欣賞她的率真、自然……
“許純美”三個字開始廣為台灣人知曉,
起因于一宗“駭人聽聞”的社會新聞︰
名喚“小雲”的十二歲少女,在警衛森嚴的大賣場裡,
足不出戶地“流浪”一個月。她躲在廁所,
避開賣場警衛關店前最後一次巡邏,在夜晚盡情吃喝賣場食物、睡展示床,
到廁所洗完澡後,直接挑裡頭喜歡的衣服換上。
小雲最後還是因在展示床上睡過頭被逮到,移送法院後,
她供稱自己出身富豪家庭,因故被父母遺棄,才在外流浪。
一開始沒人相信,認定這是逃家少女慣用的謊言,但經過調查,卻赫然發現所言非假。
媒體循線找到小雲生母,也就是許純美小姐,問她為何遺棄自己女兒,
坐擁豪宅,全身穿金帶銀的許純美卻說,小雲是她生父去世的前任女友投胎轉世,
是“要來報仇的魔鬼”,母愛沒有能力改變她,唯有任其自生自滅。
剛開始,電視機前觀眾莫不痛罵這位狠心母親,唾棄她不可思議的言論,
但奇怪的是,當這位珠光寶氣、俗不可耐的女子一再出現下台前幕後,
電視台卻赫然發現觀眾開始迷上她,只要有她出現的節目,
收視率往往相當令人滿意....
(點擊此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