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現在功利主義的味道太強烈了,
一切以金錢等現實層面考量,相對人文素質逐漸低落,
這是我待在學校14年的感受,所以我不想繼續在校園的環境中學習,
也是我目前不打算考研究所的原因,不過我自己好像也沒能力考到國立的
總覺得的學校教育好死板,不如從生活週遭學習「活知識」,來的有趣又實用,
也或許是我自己不爭氣,在學校渾渾噩噩過日子
我只能說我討厭學校的環境,況且現在外面的資源豐富,
只要會運用學校所學到的基礎教育,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對我來說就足夠了,
紙上談兵的教育,養就成我這種生活上白癡,有何意義?(自省中

)
外文的學習也一樣,都是紙上談兵,
只要考卷上的分數高一點,老師也就高興一點,家長也就安心了一點,
真搞不懂自己幹什麼?應付?我已經應付的好空虛...
對我來說,真正印象深刻與實用的英文,幾乎不是在課堂上所學到的,
都是生活上雜七雜八的訊息,例如影片、廣告、口耳相傳、PCDVD
不過目前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我的英文程度屬於片段式資料,
要閱讀大量的文句,我就沒有辦法了,目前還找不到適合我的突破方式,
像最近我在學習使用
nLite,就中文的資料與資訊並沒有英文來的多,
看外過論壇就成了我最大的問題,溝通的門檻過不了,真是感慨萬分...
不是我不想學,而是有點心有餘力,但是力不足的感覺,
如果我英文好一點,我不就能順利一點,時間不就縮短了一點。
如果學校教育能在生活中體驗,或許比紙上談兵來的重要,
只是照著固定的考卷形式動作,怎麼因應變化萬千的大環境?
獨立思考的能力,都被固定一套的環境給侷限住...
如果能多學幾種語言,何樂而不為,與其排斥不如接納,
國際化的環境已經來臨,難道要大環境跟著你運轉嗎?
我最近逛書店發現,簡體書籍漸漸普及,是不是該是學習閱讀簡體中文的時候?
假若某些知識需要從簡體中文資料中吸取,我想應該早一步跨越這門檻...
學到老學到老,
每天讀點書,每天學點新知,每天進步一點,比擠破頭爭取一時的學歷來的紮實。
P.S.
以上是我在學校所學到的東西,再加上一些抱怨,以及自以為的老生常談
各位擷取各自所需要的資料就好了,不要對我有偏見,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