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errieo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0
工商時報 A5/產業關聯 2006/07/06

面臨成立一甲子以來最大挑戰 中油處境 往海裡跳……還不敢喊救命【姚惠珍】

 二月八日,中油記者室擠滿了平面與電子媒體記者,只見所有記者包圍著一個角落,但卻見不到受訪的是哪位中油高層,穿越過層層人海,才發現接受採訪的是當時代行董事長職務的中油總經理陳寶郎。

此時,旁邊的人群突然冒出一句「真可憐,寶郎被油價壓得更矮了,站遠點都還看不到他呢!」

 儘管是一句玩笑話,卻充分彰顯中油「蠟燭兩頭燒」,身兼穩定國內物價不能充分轉嫁,卻又必須「割骨療親」,咬著牙也要賠本賣燃料油給台電發電的困境,也讓堂堂國營企業、資本額一三○一億元的 中油面臨成立一甲子以來最大的挑戰,走到生死存亡的交叉口。

 更慘的是,要向左走、或向右轉,中油沒有決定權,僅能聽命上級主管機關的指示,無法抗命的無奈感,誠如存在主義者啟蒙者卡夫卡以一句話描述與父親的關係,那就是「只能聽從命令的往海下跳,在滅頂的那刻,還不敢喊出一聲救命」。

 事實上,國內燃料油的售價每公噸較國際水準便宜近四千元,若中油可以不賣燃料油給台電,可以將主力生產附加價值較高的汽、柴油,不會有與台塑化天壤之別的差距。況且,中油身為國營事業需要忍辱負重,台電也是國營企業,沒道理「死道友、不死貧道」,讓中油 苦撐。

若台電也背負沉重成本負擔,理當適時反映,讓用電量大的工廠或是大公司承擔,否則台電不漲價,又中油獨撐,中油虧損,結果是全民買單。

 不可否認,中油的人事成本佔總成本的四%,是台塑化○.八%的五倍,而且中油擴充產能的步伐遠遠比不上台塑化的腳步,再加上公務人員因動輒得咎,多半持有「做好無賞、做壞被罰」的心態,與其讓工廠全能生產,還不如八成生產安全第一來的重要。

六十歲的中油 需要注入新血、也需要釜底抽薪的大改造,但一句「國家使命」,將問題模糊了,只能霧裡看花越看越花。



工商時報 A5/產業關聯 2006/07/06
台塑成為石化巨獸的關鍵 四寶團體作戰 上下游一條鞭【姚惠珍】

  財政部常務次長陳樹曾參訪台塑集團,當得知台塑集團去年海內外營收突破一兆四千億時,訝異地說出「幾乎相當於台灣國家歲入規模」,一句話點出台塑集團「歲入可敵國」的實力,而其中秘密武器就是台塑集團完成上下游一條鞭,四寶發揮綜效,以團體作戰、以多擊寡,將競爭對手個個擊破,笑傲國內石化業界。

 一名石化業者舉例指出,今年第二季幾家中間原料的石化業者因不堪高漲原料成本,紛紛以「機械故障」為由來停工,然而在台塑集團而言,這種事情是不被允許的,因為其他三寶若僅考慮自家盈虧,將會衝擊最上游的台塑石化。

 而台塑化宛如台塑集團的火車頭、領頭雁,三寶更是台塑化最大股東,一旦台塑化賠錢,將會牽動其他三寶的表現,所以三寶儘管不賺錢也要維持高運轉率,才能確保台塑化維持開工率一○○%的「正常表現」,「這就是打群架,四人(四寶)互相幫忙,還有誰(國內石化業者)能跟他們對打」這名業者分析,團體作戰就是台塑集團成為國內石化巨獸的關鍵因素。
 
在低潮時四寶可相互扶持,在景氣高點,四寶更可有福同享。像是前兩年的石化榮景,
當國內其他中間原料業者飽受中油供應原料不足之苦,不得不忍痛向現貨市場調貨之際,
台塑三寶因有台塑化的力挺,也能免除尋原料之苦,全能生產餵飽市場胃納,獲得大豐收。

這種「不求一寶之輸贏,以集團利益為最大考量」是台塑集團能稱霸國內石化業的主因。
 
舊 2006-07-07, 08:41 AM #8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errieo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