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oftPig
如果不是你,那大概就是我吧。老實說,跟A大哥您一樣,我唸的學校也不怎麼樣,不過我們學校還活著的教授裡總算還是有幾個諾貝爾獎的,學校裡還有個傢伙去月亮上踩了人類的第一腳.....
看了看前面的留言,我不懂的一點是,為何通識教育在這個討論串裡被等化成中國通史?我不記得這是門必修課,我也記得我大學沒唸過中通,我還特地問我老婆有沒有修過,她也說沒修過,可是我們也都拿到台灣的學士學位啦。
而且,通識課程也有理工和生命科學相關科目啊,我就幫我老闆準備過一堂叫工程概論之類的講義,也去修過生命科學和運動傷害的通識課,要做研究看期刊當然是不夠,但是平常看看雜誌,解釋一些現象給國小小朋友我是覺得夠了,至少我認識了校園裡平常看的到的動植物和他們的特性習性。去修這些課的人只有理工學院的學生嗎?當然不是,文管學院的學生也挺多的。別的學校我不知道,至少我之前唸的大學...
|
A兄的母校,感覺還真的跟小弟的母校有像,
但小弟的母校應該只有出過設計製造太空火箭的,太空人應該是還沒出過倒是......
在這串的討論中,
通識教育被等化成中國通史的責任,
小弟自認是要負上一部分的責任,真是不好意思.
因為小弟原本是不想跳進來的,
但看著自己的專長學問被他人不甚公平的對待,
所以就忍不住跳進來,
結果就造成了一些讓討論中心的偏移作用,
真是修為不足.慚愧慚愧.
至於nzcym為何會把中通等同於通識,
其實在1990年代初期以前,
"中國通史","中國現代史"確實是部定大學必修課目,
不過"部定必修"和當時的"通識課"其實還是不太一樣.
通識課另外有其他的課目,
只是隨著教育改革,在1990初期以後,
這些部定課目逐漸由各大學自主,從必修改為必選修或選修.
結果就逐漸正式地納入了"通識課"之中.
nzcym大概是以自己過往唸大學的經驗,時空錯置地認為現在的大學仍是如此吧.
其實現在台灣的大學裡,多存在著學生評鑑老師的機制,
向通識課這種基本上不被重視的課程,
老師通常弱勢的很,從以前到現在都差不多,反應意見多少都會有些效果的.
不過台灣的大學內部問題仍多,許多機制並沒有做好配套,
甚至制度設計本身就有缺陷,這點確實仍待大家努力.
有些學校的情況確實是學生不敢反應,但大多集中在本系必修科目之上.
簡單地說,
問題的癥結就有點像是軍中申訴制度剛實行時的那種情況,
這樣說應該會比較好體會.
OK!小弟跳進來太久,想想也該去藏龍了,
過幾天還有一篇論文要提,
這個問題就交給其他有興趣討論的網兄網姊們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