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個人的想法 (如果錯很大請不要笑

~~~畢竟小弟根本不是理工科系的

)
RAM和vRAM最大的差別應該是需求不同導致的"記憶體延遲(latency)"和"時脈(frequency)"的差距
記憶體的特性就是: 讀取(read)需要額外的時間-就是latency, 傳回(write back)不需要額外的latency
我們知道無論CPU還是GPU,要向記憶體抓取資料都需要:
- 先指定列(Row), 就是所謂Row Access Strobe, RAS
- 經過一段時間(Trcd, RAS to CAS delay), 再指定行, 既Column Access Strobe, CAS
- 再經過一段時間(Tcac, Column Access Time), 才能從特定的地方讀取資料
可是這都是在第一次找時才需要, 之後如果是連續的資料, 他就會一直回傳, 不需要額外的延遲
而無論是GPU和CPU, 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增加實際頻寬, "頻寬永遠和記憶體延遲息息相關"
在此小弟舉個例子: A車一次可以載900kg的貨物, B車只能載600kg, 運送貨物來回的時間都一樣是t,
但是A車找地方很慢需要6t, B車只要A車的一半時間3t, 但是找到地方就不需要再找了
(狀況一)
如果只有一個地方有90000kg的貨物, 因為他一次可以運回900kg (理論頻寬 900kg/t,
而且只需要花6t的時間找貨物, 所以A車鐵定比B車快, 因為他只要花100t+6t =106t, 所以
實際頻寬就是90000kg/106t=850kg/t, B車要花150t+3t=153t, 實際頻寬就是580kg/t
(狀況二)
如果是要到100個地方載貨, 同樣90000kg, 那A車要花100t+100tx6=700t, 實際頻寬
突然只剩90000kg/700t=128kg/t, 但是B車要花150t+100tx3=450t, 實際的頻寬變成是
90000kg/450t=200kg/t, 反而比A車快很多
但GPU需要的資料通常都是連續的記憶體區塊(狀況一),
而CPU常常需要這裡抓一點, 那邊抓一點(狀況二)
所以GPU需要的是理論頻寬很大, 找東西慢一點沒關係, 但是CPU要的是找記憶體位址要快
因此造成目前最快的DDR2也不過800MHz, 可是很早以前的5700Ultra早就有GDDR2 950MHz
(當然5700Ultra也有DDR3 950MHz的版本)
同樣的DDR 533MHz已經算很高階的記憶體, 可是5900XT早就有GDDR 700MHz
所以小弟認為本質上是一樣的, 只是根據需求調整記憶體參數和時脈
另外小弟也不知道有沒有DDR2過剩,但是DDR2這麼的惡名昭彰是有原因的...
誠然如果像fsaa3dfx大大說的, 價錢差不多, 時脈不亂降,
就算效能一樣, 多那一點記憶體也沒損失, 的確肆意批評相當不理性
不過大部分廠商卻都是變相加價, 例如7600GS 512MB硬是和一些超頻版的7600GS一樣貴
最糟的是華碩做了最壞的示範: 大大們應該還記得今年年初的超級賀歲卡, 華碩6800 512MB
使用超低階的GDDR2 400超550就算了, 還128bit!!
128bit也就算了, 價錢竟然和使用GDDR3 1000 256bit的6800GS一樣!!!
大的記憶體在開AA/AF 和高解析度有幫助, 但是也要GPU夠力, 頻寬夠大
今天7900GT甚至都只配上256MB, 那7600GS配上512MB又變相加價的確就讓人很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