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changold2
這個說法並不是很公平,畢竟設計理念不同,有些飛機後勤維修需要量大,像F14這類海軍艦載機也有本事在Mig-29勉強可以降的跑道降落(沒聽過航艦降落就是控制下的墬機這句話嗎),問題是缺後勤下去後上不來也沒意義
高濕度?看越戰就知道了
沙漠?美軍部署到中東,沒事就在擦飛機
相對粗製濫造的東西相對的也不需要什麼保養
這些情況並不會比較優待蘇聯飛機,蘇聯飛機也不是不需要什麼保養,而市蘇聯承接德式戰術,強調快速前進,在前線基地建立完整維修體系根本是惡夢,不如使用時間一到整套更換,換下來的再運回工廠慢慢處理
|
Mig-29降的下去的跑道F-14是降不下去的 = =
F-14上面所裝的適合在強化鋼板上著陸的高壓胎,在一般跑道上使用是惡夢
當年美國空軍決定要採用F-4時,第一件事就是換輪胎,如果F-14遇到Mig-29勉強可以降的跑道時,保證會發生劇烈振盪,起落架折斷機毀人亡的場景
俄國貨特殊的設計觀念也反而造就另一種隱性但尖端的現像,就是維修模組化
也就是簡化戰地維修,但是後面三級與四級負荷加重,然後回廠的次數加多,而這種方向正是英美戰機目前的目標
也正因為如此,這種特性極為適合在第三世界國家運作,反正不管是F-5的J85還是Su-27的AL-31,在非洲一樣找不到人會修,但是AL-31保證該壞的時候就會壞(MTBF時間的計算與在非洲國家的使用情況近似),時間到了找軍火搧客帶原廠技師來換就行
美國人的設計本來就是犧牲部分的惡劣環境適應來換取性能,B-2的強悍是大家公認的,但B-2也嬌嫩到需要住冷氣房,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美國人對於戰爭的價值觀........好的戰士要有最好的享受,好的兵器是值得花時間去保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