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mr2gts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4
您的住址: IBIZA
文章: 190
台灣的棒球運動要推廣,和台灣有沒有巨蛋,是絕對沒有利害關係的!
大家都知道,一個巨蛋的興建,所費不資。

一般而言,建一個能夠容納三萬人左右的巨蛋體育館需要至少二十億以上的經費;如果,想要有個像西雅圖Sefeco球場一樣可開可關的巨蛋,至少要五十億以上;簡單一點像西武靜岡球場加個頂,至少也要花上五億元,並且,那種只是加頂的巨蛋,要在空氣非常好的地方,因為沒有空調。在台北,它只會變成臭蛋。

除了建設經費之外,每個月,為了維持巨蛋內比賽以及相關活動的維護,粗略估計,至少需要台幣上千萬元,這其中包含了內部空調、場地維護整理、每場賽事水電費。算一算加上所有的費用,如果想要收支平衡:平均每天要有三十萬元以上收入才得以支應,職棒賽事,照我們這種打法,一個禮拜只有打三天,而且每場球只有幾千人看,要怎麼要去維持每天三十萬元的入帳!

那日本東京巨蛋是怎麼辦到的?

人家每一場都可以賣掉五萬五千張票,一張票最低價格2000元日幣,除了巨人隊及火腿隊的職棒賽事外,巨蛋在沒有職棒比賽的日子,幾乎都安排有職業摔角、演唱會以及大型博覽會,有了這些東西才可平衡收支。那麼,你願意花最少台幣七百元以上看一場棒球嗎、每一場都看、每一場都會坐滿三萬人?

台灣天氣不好常常下雨嗎,所以我們需要巨蛋嗎?

根據我們打了十多年的職棒到現在的數據顯示,每年因雨延賽大多不超過十五場。

難道,我們要為了避免十五場的因雨延賽,就要蓋一個數十億才能完成的球場!然後,每場不一定會滿場,連年虧損像蒙特婁博覽會隊球場一樣。如果真的蓋起來了,這樣的虧損要誰來補,市政府嗎,還是中央政府?

事實上,在台灣的棒球界,有許多事情比巨蛋更重要,我們必須把輕重緩急分清楚,把更重要的事情先做好,行有餘力,才來規劃巨蛋的興建,如此一來,台灣的棒球大環境可以改善,棒球運動能夠確實而普及的推廣,巨蛋的興建才有意義,才能使巨蛋做到物盡其用,這才是棒球界最大的福氣。

真的要推廣台灣棒球運動,「基層棒球的振興」絕對比蓋一個巨蛋來得實際。
民國80年代初期,為了提倡棒球,國民小學只要組隊就可以馬上獲得五萬元經費,比賽時更有出賽的津貼,即使在那個經費較充裕的時代,許多基層棒球隊,仍是無法生存,然而,隨著近年來職棒市場的萎縮,加上體育經費的縮減,很多球隊的經費「斷炊」,不但使基層球隊數量驟減,更有許多基層比賽隨之夭折,而現存的各基層球隊的經費,這幾年也逐漸緊縮。

其次而言,目前國內各地的棒球場地數量有限,同時,球場的維護狀況,非常不理想。除了少數比較幸運的基層球隊之外,大多數球隊常常要為練球的場地傷腦筋,而愛好棒球運動的一般民眾,根本是找不到地方打球;國內目前數量極有限的球場幾乎都缺乏保養,不是草皮破損、就是場地不平,連最基本的天天澆水都沒辦法做到。

有許多球場,根本就沒有經費維護,平常沒有人管,只能每幾年撥經費整修一次,這些狀況不好的球場,卻被台灣的選手和球迷們視為至寶地使用著,因為大多數球隊只能別無選擇地搶著這些球場來用。

省下蓋一座巨蛋的費用,可以拿來興建更多簡易球場,也能修繕各地現有的大型球場,還可以興建更多大型露天場地。當我們以大環境為考量,會發現到「先提供基層棒運充足的經費」以及「先把經費用來興建及維護各類球場」都是比興建巨蛋更重要的事情,棒球真的在台灣興盛了,這樣,巨蛋蓋起來才有意義。

真正的棒球運動推廣,是在這裡丫,而不是只看表面上的風采光輝之後,其它的就沒有了。棒球,不是只有我們看到的那些,不是大家普遍認識的球員,才是好球員;不是出國比賽,得了冠軍的,那才叫棒球;不是得了冠軍,風光的稱棒球為「國球」之後,它就真的是那麼一回事了。就像有句話說,「不會走,怎麼學跑」,人也不是一出生就是大人,就像棒球運動,很多基層的努力,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慢慢努力蘊釀,才會有我們今天看到成功的一面。

作好真正的基層棒球振興,棒球真正的伸入民間每個角落,那才叫真正的國球。到那時候,我們再來說,我們需要一個巨蛋,也不遲。
舊 2006-06-20, 10:14 AM #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r2gt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