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nzcym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02
文章: 875
引用:
作者P&W
粗暴的使用狀況!?又是哪邊收到的資訊?飛機只要維修良好,都可以擁有良好的妥善率,而事實上在非洲又有許多不同的氣候狀況,從沙漠到原始熱帶森林都有,而每種機種所能承受的氣候狀況又不同,又如何能夠一概而論西方國家的飛機比較爛?前蘇聯的飛機確實獨樹一格,不過也不代表蘇聯的飛機妥善率多高或是多耐用,這種以偏概全的論調是沒有意義的~~

俄製武器一向強調粗壯簡單/容易使用 . 舉例而言在起降時可以關閉正面的進氣口 , 改由上方進氣 . 陸基戰機配備的粗壯起落架 , 從北極圈到中亞沙漠地帶的廣泛溫度條件下都能保持正常操作的設計 .

西方國家的飛機不是比較爛而是太細緻 , 需要仔細維修保養 . 俄製的相對應機型在保修方面的要求沒這麼高 . 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為了達成相對的低價(當然是和 F-15, F-22 ,M2000 相比) , 俄製戰機必須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協 . 噴射渦輪的材料不夠好 , 所以大修更換零件間隔比較短 . 沒用太多複合材料 , 那麼就必須用比較沉重的金屬材料來取代 . 電子系統不夠強 , 所以在機動性方面多所提昇 ...... 但是這也反映出俄軍的基本戰術思想還是強調 [數量優勢] .

舉個比較簡單直接的例子 : 同樣的金錢只能裝備 100 枝 M-16 的時候 , 如果可以 裝備 200 枝 AK-47 , 那麼很明顯的 200 枝 AK 的火力投射應該不會比較差 . 尤其如果交戰雙方每個士兵不是全都是瓦西里斯那種百步穿楊的神槍手 , 那麼 AK 的彈道沒有 M-16 來得精準的問題根本不會被強調 . 反而 AK 那種 -- 即使槍管被泥沙阻塞一樣可以擊發的特色會受到欣賞 .

其實這也反映出來另外一個考慮重點 : 國家大小/國力強弱決定了戰術戰略 . 二戰時美國的 M4 好幾輛圍攻一輛德國虎式還不一定打得贏 . 不過德國損失一輛虎式坦克 , 美國可以損失十輛 M4 坦克 . 最後還不是數量多的會逐漸勝出 . 當然要這麼玩的時候戰場必須夠大 , 國力必須夠強 ... 否則像美國打伊拉克的狀況 , 伊拉克很快就玩完了 . 當然如果伊拉克能爭取到阿拉伯世界的聲援 , 再加上背後有人撐腰 , 那麼結局很可能又不一樣 .

所以單純只從某幾個技術指標就來斷言某機型之優劣 , 這似乎有欠偏頗 . 因為這牽涉到背後的整體戰術/戰略考量 . 不同的戰略思想自然會有不同的戰術需求 .

其實重點還是在於如何避實擊虛 , 截長補短 . 就和筧橋英烈用雙翼機修理小日本 , 國軍用 P-51 擊落老共 Mig-15 . 如何發揮自己現有的優點似乎比期望遙不可及的外援來得實際 . 尤其是已經坐在 F-5 裡面 , 心裡哪有時間去想著 F-16 有多好這檔事 .

至於大力主張外購的某些有力人士 ..... 這應該定期抽樣讓這些有力人士去 <實踐> 自己的主張 (e.g. 狀況最差的那些 F-16 或是 M-2000) 來參加實兵對抗演練 . 當然摔下去就別喊痛 . 不然每次亂出餿主意/拿好處的都不會摔死 , 摔死的都是沒權出主意/講話/拿好處的 . 惡性循環之下當然會變得越來越差 !
舊 2006-06-20, 03:47 AM #10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nzcym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