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shad
Major Member
 
shad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116
志炫的聲音不錯。
我覺得正因為聲音不錯,而他把整個音樂重點都放在聲音上,
造成某些人不是很適應﹝例如我﹞,所以「某些人」說技巧不錯﹝我也可以感覺到﹞,
但歌曲卻沒辦法製造出來感動,那是為什麼?原因在於每個人對感動的認知不同。
你說志炫讓你感動,可能有人覺得蔡振南的聲音更讓人感動,
雖然沙啞,卻也有一種滄桑,一種歲月與歷練的滄桑;
誰說含滷蛋唱的歌就不是歌,這就像畫作一樣,
印象派、現代派你看不懂,也未必就要否定全部價值,
更像數位暗房一樣,是種新的創作方式,當然可以不喜歡,又為什麼不可接受?
志炫的音樂「可能」為了保留原聲而伴奏少,
但樂器本身也是可以讓人感動的呀,也未必就得「必須」將之省略。
不是許多人喜歡的就是好,更不是許多人喜歡的就一定要加以排斥。
難道喜歡聯合公園轟隆隆的音樂就錯了嗎?
難道喜歡馬修蓮恩的自然音樂是錯嗎?
有人聽中世紀鋼琴也錯嗎?
有人的音樂只有水流鳥鳴就不能感動嗎?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喜好,
無論是「寓形宇內復幾何,不如歸去」的隱逸,
還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老、壯、幼各得其所」之出世,
千年以來都無法對錯立判,那麼拿對於音樂的喜好來分高低,又如何清濁立辨。

我覺得「不知所措」這首比現在原聲之旅中的歌還讓我有感覺,也不知為啥。
我沒有全部專輯都買,我也不能算是志炫的忠實歌迷,但我還清楚何謂感動。

感動有很多種,以古文、古詩來說,
詞藻華麗、對仗工整、引經據典、無一字無出處是一種感動,
但符合心境的整個營造也是一種感動,
陶潛詩用字淺白,本不受重視,卻能讓知音人蘇東坡與之隔空唱和。

感動為何物?因人而異,我想這就是感動的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
##- ShaD -##

【燒錄】品質測試在不同讀取機器下無法比較【燒錄】讀取速度有時影響測試出的品質甚多【燒錄】測個幾片無法完全了解該種碟片的品質【燒錄】最要小心的不是燒完的讀取性,而是存放性【燒錄】不要相信Nero的資料驗證【燒錄】燒錄品質高不表示資料正確【程設】遞迴只應天上有,人間只能用迴圈【程設】迴圈轉遞迴為求簡便,遞迴轉迴圈累死神仙【程設】你永遠要做最多,使得電腦和使用者做最少【攝影】藝術價值無法只定義在相機規格上【攝影】感動因人而異【電腦】人生並非只有電腦【電腦】該去者去,該留者留【電腦】適可而止,懸崖勒馬【電腦】第一等人信任實際品質,第二等人知道參考口碑,第三等人盲目跟隨品牌
舊 2006-06-15, 04:05 PM #8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