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20世紀末的一個晚上,當我從湖南衛視看到這感天動地的一幕時,我忍不住慟哭流涕!
青海省有一個沙漠地區特別缺水。
據介紹,每人每天只有靠駐軍從很遠的地方運來3斤定額的水量。3斤水,不光飲用、淘米、洗菜……最後還要喂牲口。牲口缺水不行,渴啊!
終於有一天,一頭一向被人們認為憨厚、忠誠的老牛渴極了,掙脫韁繩,強行闖入沙漠中一條運水車必經的公路。
老牛以驚世駭俗的識別力,等了半天,等來了運水的軍車。老牛迅速頂上去,運水的戰士以前也碰到過牲口攔路索水這樣的情形,但那些動物不像老牛這樣倔強。部隊有規定,運水車在中途不能出現「跑冒滴漏」,更不能隨便給水。
這些規定,看似無情,實則不得已,這每一滴水都是一個人的「口糧」啊。沙漠中,人和牛就這樣耗著,持續了好半天,最後甚至造成了堵車。
後面的司機開始罵罵咧咧,有些性急的司機用汽油點火試圖驅走老牛。可老牛沒有動,泰山一樣,不放鬆。直到牛的主人尋來。
牛主人愧疚極了,操起長鞭狠狠打在瘦弱的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渾身青筋直冒,可還是沒有動,最後順著鞭痕瀝出的血跡染紅了鞭子,染紅了牛身,染紅了黃沙,染紅了夕陽。
老牛的淒慘哞叫,和著沙漠中陰冷的酷風,顯得那麼悲壯。一旁的運水戰士哭了,被堵車的司機也哭了。
最後,運水的戰士說:「就讓我違反一次隊規吧,我願接受處分。」他拿出自己隨身的水盆,從水車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放在老牛面前。
老牛沒有喝面前以死抗爭得到的水,面對夕陽,仰天長嘯,似乎在呼喚。
晚霞中,不遠的沙堆背後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愛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親的眼睛,沉寂中的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
天邊燃起最後一絲餘輝,母子倆沒等主人吆喝,在人們的一片靜寂無語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二十世紀的一個晚上,當我從電視裡看到這讓人揪心的一幕時,我想起了勞作的苦難的母親,我和電視機前的許多觀眾一樣,流下了滾滾熱淚。
很多人不會忘記中央電視台向我們展示的活豬被注水時的殘忍情景,粗管子硬插進豬嘴,加壓注進大量髒水,豬的喉管和下巴被穿破,流出的是血紅湯,豬的胃在強勁的壓力泵灌注下撐大了不知多少倍。豬無助地慘叫掙扎,一些豬在被宰殺之前已經被活活地痛死,可憐的豬在運到宰殺場前還要遭受數次同樣的折磨。看著的情景在很多地方還在繼續上演著。注水雞 注水牛 注水羊等等 ,有多少動物在承受這樣的痛苦啊??
救救動物.《動物福利考驗人類道德:動物的痛苦不應忽視》
這裡的母雞下的蛋為什麼小得像鵪鶉蛋呢?
一個九歲的孩子,看到菜市場裡的雞下的蛋特別小,就產生了好奇:這裡的母雞下的蛋為什麼小得像鵪鶉蛋呢?
在父親的鼓勵下,他與其他孩子一起到菜市場和屠宰場調查,結果發現,菜市場的雞因為經常看到同類被宰殺而緊張恐懼,因此便產出不正常的小雞蛋。不僅如此,孩子們還發現,市場裡的殺雞場地都與活雞籠子離得很近,籠子裡的雞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和聽到它們的同伴被怎樣殺死。那些雞甚至能夠分辨出殺雞人和路人。當殺雞人走近雞籠時,雞會紛紛後退,並發出慘叫聲,孩子們靠近時,雞卻沒什麼反應。
最讓孩子們感到震撼的是,在屠宰場的宰殺池前,當一頭豬被宰殺時,周圍待宰的豬都背向這頭豬,本能地躲避,不敢目睹,不少豬嚇得全身哆嗦。動物被屠宰時的這些遭遇讓孩子們感到非常不安。於是,他們在今年世界環境日發出呼籲,懇請人們善待動物,不要折磨它們,不要在活的動物面前宰殺動物(《深圳商報》2002年6月5日)。
其實,這些認真的孩子們所「發現」的問題,都是我們中國人日常生活裡的普通景象,只不過大人們不以為意罷了。在全國各地城市鄉村的大小菜市場裡,攤販們都是這樣公開宰殺活雞活鴨活魚的(現在也開始公開殺狗),買者也都樂於目睹自己買的雞鴨或魚鱉被活宰。這被認為是新鮮和可靠的。而對新鮮的追求在我們這裡,已經演化為活吃活喝某些動物的血肉了。
在缺乏誠信的社會裡,人們只有當面看到動物被宰殺、血流出來才能相信所謂鮮活。這一點加強了人們要親眼看到動物被宰殺的慾望。因之種種,菜市場裡宰殺動物行為便「合情合理」地發生了。至於牲畜在人們看不到的屠宰場和飼養場裡怎樣被屠宰,動物在大規模機械化飼養和運輸過程中被怎樣對待,在其他同樣廣泛的領域裡如何被利用(比如實驗動物和工作動物),則更少有人考慮和看顧。在這樣的情形下,動物的苦樂和生存需要幾乎完全被忽略了。
那麼,動物怎樣被殺、怎樣被吃、被用到底值不值得我們關注呢?人到底應該怎樣對待動物(哪怕那些動物是被人養育出來供人吃用的)才算是負責任的呢?更重要的是,動物有什麼基本的生命需要?我們應該不應該為動物的基本福利立法?蓄意忽視動物福利而令動物痛苦,或者殘酷虐待動物的行為應該不應該被視為一種罪行?
2001年4月27日,中央電視台新聞節目展示了某地生豬被「注水」的場面:灌注者用大鐵鉤子生生掛穿活豬的下巴,迫使豬頭高高仰起,豬嘴朝上張開,人們就勢插人粗管子,加壓注入大量髒水廢渣以增加豬的重量。在這個過程裡,豬受到極其嚴重的傷害,下巴被穿出一個大洞,流血不止,胃被極度撐大,不能收縮。經過這一殘酷刑罰,豬隨即陷入持續難忍的撐脹和疼痛之中,直到被屠宰。也有相當數量的豬沒有等到屠宰就被活活撐死了。
豬和其他動物一樣,無法用人類的語言表達它們的疼痛和恐懼,然而它們的肢體卻透露出它們的痛苦已經達到極限:肚腹滾圓,腿腳哆嗦,有的根本不能站立了。可以說,這已經不是對動物基本需求的消極忽視,而是積極迫害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殘酷虐待動物的「注水」行為不是一時一地的事情,而是廣泛發生在全國各地、持續近十幾年的惡行。對動物實施「注水」的殘酷等級也在逐漸上升,行為越來越惡劣和超過限度。20世紀80年代末期,人們在菜市場買到注水雞時,還感到吃驚,類似的事情還被當作新聞看待。很快,到20世紀90年初,「注水」行為就成為見怪不怪的普遍行為了。通常,一隻活雞的腋下和兩腿窩處被注進至少一斤水,許多雞因為無法吸收體內的水和感染而死掉。
國家並沒有對這種非人道對待動物的惡行本身加以限制和懲罰,社會道德也只是關注人的食品健康而不是殘酷虐待動物的不道德,這種情況導致「注水」惡行很快擴大到鴿子、甲魚、兔子,甚至牛和其他家養動物身上。其中豬的「注水」特別引人矚目,涉及廣泛而且勢頭猛烈。
其實,早在1996年,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就曾報道過廣東生豬被強行「保養」、「加料」的情況(1996年11月8日)。
只是這種「曝光」沒有能阻止發生在成千上萬隻生豬身上那些殘酷而可怕的事情,因為報道關心的只是人們能否吃上「放心肉」的問題。對比兩次報道可以看出來,現在的灌注者更加不顧動物的死活,「營利」的方式更加野蠻。1996年給豬灌注的是米糠、雞屎、沙子等混合物,還貌似飼料,到2001年,灌注者直接往豬體內灌注污水廢渣;1996年是由人捉住每一頭豬來灌注,而到了2001年,某些灌注者直接用大鐵鉤子鉤住活豬的下巴。人們已經不需要對活的動物有任何考慮了,而徑直待之以血腥。應該說,社會的漠視和道德上的遲鈍助長了這種廣泛發生的惡行。對於無助的動物,我們不僅關切太少,而且沒有感到道義上的虧欠。
為了保衛市民的「菜籃子」,確保生豬「排淨」體內多餘的水分,一些地方有關部門相繼採取了新措施:到「指定屠宰點」屠宰的生豬一律要等到7至12天後再屠宰,以避免注水豬上市(這意味著普遍存在著這種現象)。但農村中大量存在的私人屠宰場並不在新措施管理範圍內,而那些經長途運到異地的生豬怎樣度過長達數天的等待期,新措施更無法考慮。就算不是以折磨動物為本意,在城市邊緣的家畜集散地或屠宰廠,能有足夠的水和食物供給動物嗎?實際上,這樣的應對措施和那些以折磨動物營利的行為一樣,都沒有考慮動物的利益,都對動物造成傷害。
最近,德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驚人的決議,要用憲法來保障動物作為生命存在的權利
我們的確需要從動物的角度來想想這些事情了,想想動物所遭受的痛苦,這痛苦一點也不比人的痛苦更不值一提。人也的確應該對那些直接在他們管制之下的動物負起責任,否則,成千上萬的依人動物就會生活在苦難中。哪怕在心存偏見的情況下,也應該想到,動物並不是生來就必得受到虐待。而現實中,越來越多被「製造」出來、並且必須經歷長途運輸和非人道屠宰的動物正面臨這樣的災難。前面談到的動物所受到的虐待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問題而已。
現在,中國的肉食動物飼養業正在以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速度發展,保守的估計,全年生豬產量已超過35000萬頭。中國飼養綿羊的數量占世界第3位,山羊居世界第2位,達到15000多萬隻(1996年統計)。加上肉食牛和其他禽類,數量極其驚人。而傳統上很少出現在國人食譜中的動物,比如狗,現在也被規模化飼養,其數量逐年增加。同樣,動物異地運輸屠宰量也越來越大,長途運輸動物量更是逐年遞增。僅以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調出省河南來說,年生豬出欄量就達4300萬頭,其中一半以上要經過長途運輸運往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在可預見的將來,由於人口增長、收入增加、都市化加速和飲食習慣改變以及市場連鎖擴大的影響,肉類消費量更將急速上升,據預測,年增長速度將接近3%。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工飼養動物群體,我們再也無法迴避談論它們的福利照顧問題了。我們必須考慮動物的苦樂和生存狀態,盡量給予動物適合它們需要的餵養和照顧。不過,說到動物福利,也許有人會奇怪,動物會有福利照顧?
近20年來,城市居民的福利觀念已經和單位裡分豆油大米肥皂衛生紙之類聯繫在一起,反而把基本的健康保障和生存保障等真正與福利相關的事情淡忘了。實際上,正是在後面的意義上,動物也需要基本的生存照顧和保障,因為動物也是能夠感受到疼痛和痛苦的生命。它們也應該免於恐懼和飢餓困頓。這也是人們意識到需要給予動物符合它們天性的生存條件和福利照顧的最重要的原因。 「動物福利」關心的是動物(特別是其生存狀況與人類活動直接相關的那些動物)的日常生活條件和心理、行為健康,防止動物在飼養、使用、運輸和屠宰過程中受到不必要的痛苦。這是基於動物的實際需要作出的考慮,而不僅僅是人們的情感關懷。其中人道屠宰牲畜就是依據對動物的深入研究而發展出來的。人們注意到,動物也有恐懼感和對死亡的畏懼感,在目睹同類被宰殺時,恐懼感格外強烈。所以,人們應當採取盡量快速的、與其他動物隔離的屠宰方式。這是人對於以生命貢獻於自己生活的動物所應有的基本考慮。而立法保護動物福利,就是要使人們能夠承擔這種責任,保證動物的基本利益。
隨著對動物福利觀念的認知逐漸加深,在中國通過立法來保護動物福利的時機也逐漸成熟了。一方面,飼養業日益擴大、人工飼養中的問題日益增多;另一方面,正如本文開頭描述的,深圳小學生的倡議已經得到了媒體和民眾的呼應。而從劉海洋傷害動物案引起的巨大反響,更可以看出人們對於動物的關切超過以往任何時候。這些都表明公眾的理性已經成熟,有可能接受非人類生命的福利照顧觀念。雖然,仍然會有不同的聲音反對為保護動物不受虐待而立法,但是,時代將證明這種態度的狹隘和自私。動物保護法律將促進社會的道德覺醒,改變以往忽視動物福利的狀態。
實際上,當我們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世界上多半的國家和人民已經對這類事情有了相當深入的思考和認知,並做出了明確和肯定的回答。從世界上第一部反虐待動物法案於1822年在英國產生到今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已經制定了法律來保障動物的基本福利,禁止虐待和無故傷害動物。最近,德國國會更通過了一項驚人的決議,要用憲法來保障動物作為生命存在的權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動物權利寫進憲法的國家。這可以說是人與動物關係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這些法律成果都直接源於一百多年來人類在道德、倫理方面的思考和進步,表達的是人對其他物種和生命的善意。
這些法律設置雖然出自西方文化的創造,但與東方文明並無衝突,相反,東方文明對待動物的態度和理想,往往成為西方人思考人與動物關係的重要思想來源。印度教尊重生命反對殺生的思想,就影響到西方倫理對於動物的思考。而中國的傳統思想,比如佛教和道教對待自然和動物的平等觀,也是西方人思考這類問題的有益思想資源。儒家思想也主張仁民愛物,人與自然相和諧。可以說,動物福利立法的原則與中國傳統文化對待動物的理想極相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