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ance Member
|
再說到金庸小說的改編----W兄的引喻我也是有所異議----事實上我是有個長年的觀感:認為本土的演繹未必一定是最道地的.....更何況港台那些改編者又全非是本國第一流的雋才.
電影改編比小說更好的,雖少見亦所在亦有----現成就有個實例---譬如李安的''臥虎藏龍''(對白略嫌文藝腔是小瑕疵姑且先不提)大幅去蕪存菁原著的瑣碎和鬆散,而架構起一個中國武俠電影罕見的真實場景("江湖"這以往虛無飄渺的概念,首回真實又鮮明地呈現在北京厚重城牆包圍下的層層氛圍裡....成了某種既紮實又無所不在的存有)......
嚴格來說李安根本是武俠小說的局外人----尤其是晚清大陸的風土與氛圍,根本不是台灣人這類島國小民所能參悟....也因此初看''臥''片看到李安用楊紫瓊策馬入城的幾個長短跟鏡.....剎那間就帶出帝國古城的宏偉以及一股綿延悠遠的歷史感------不禁對李安拜服的五體投地........也就是說,只須感知力/想像力夠豐饒,對文學藝術的體悟其實是不受時空血統的限制的.
我很愛看川端康成的小說----就挺覺得東洋佬的電影詮釋其實也很差(就算成瀨己喜男這類大師也無例外)所以無論東西洋,一部好的文學電影都算珍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