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勾心鬥角,其實原來的寫法應是「鉤心鬥角」,
其原出處,的確是用以解釋建築巧妙,而後,大概
是把「鉤」字當作「相互勾引」來解釋,而不是繪
畫來解釋,所以才使這成語變了樣,而現今多數人
寫的「勾心鬥角」,應該是後人的寫法,而由於這
個「勾心鬥角」的寫法出現時,這個成語已經不作
建築巧妙之解,所以寫成「勾心鬥角」就純粹只能
用作現在的鬥心機之用。
*********************************
鉤心鬥角之典故
http://140.111.34.46/chengyu/pho/fyc/fyc00801.htm)
◣釋義◥
形容宮室建築的結構精緻巧妙。語出唐.杜牧〈阿房宮賦〉。後用
「鉤心鬥角」比喻詩文的布局結構精心巧製,爭奇鬥勝。亦用於比喻
競鬥心機,刻意經營。△「明爭暗鬥」、「爾虞我詐」
◣典源◥
唐.杜牧〈阿房宮賦〉(據《全唐文.卷七四八.杜牧》引)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1>,
十步一閣2>。廊腰3>縵迴4>,簷牙5>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
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淒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
齊。
〔注解〕
(1) 樓:兩層以上的房屋。
(2) 閣:古代一種類似樓的建築物。屋分兩層,底層為支撐層,上層
立於支撐平座上,四周圍起,有窗,視野高闊,通風良好。
常建於園
林中以供休憩。亦供置物藏書用。
(3) 廊腰:走廊的轉折處。
(4) 縵迴:有如縵帛的迴環。
(5) 簷牙:屋簷兩端上翹如牙。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還有資料可供參考∼
◣典故說明◥
杜牧(西元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朝京兆人。個
性剛直,詩風豪邁不羈,文章縱橫奧衍,多切中經世之務,在晚唐的
成就頗高,時人稱為「小杜」,以別於杜甫。著有《樊川集》,代表
作品有〈阿房宮賦〉、〈泊秦淮〉等。因生活在內憂外患的晚唐時期
,一直關心國事,抱有挽救危亡,以恢復唐王朝繁榮昌盛的理想。典
源內容描寫秦始皇時,認為咸陽城人口太多,秦宮太狹小,於是耗費
了大量的時間、勞力和金錢,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北建造了阿房宮,
規模富麗堂皇,是秦朝最大的宮殿。而唐敬宗在繼位後,也廣造宮室
,致使天怒人怨,所以他寫了這一篇〈阿房宮賦〉,以秦朝的濫用民
力、奢逸亡國為例,借以諷喻當世。秦朝阿房宮佔地有三百多里,樓
層高度足以隔離天空和陽光,從驪山北面開始,蜿蜒向西,一直到咸
陽。五步就有一座樓,十步就有一座閣;綿亙曲折的走廊,有如縵帛
的迴環;那高翹的簷牙,像啄食的鳥喙;順著地勢的高下,構造彼此
重疊交錯。盤迴曲折,像蜂房,像水渦,高聳直立,不知有幾千幾萬
個院落。深邃幽遠、高高低低的建築,常讓人分不出西東;宮中的景
色也常讓人不知身在何處。在一天之內,同一個宮殿之中,氣候卻大
不相同。後來「鉤心鬥角」被用來形容宮室建築的結構精緻巧妙。在
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詠物詩》所云:「近時詩家詠
物,鉤心鬥角,有突過前人者。」這幾句中,已非原來的用法,而是
用於比喻詩文的布局結構精心巧製,爭奇鬥勝。在其另外一篇《兩般
秋雨盦隨筆.卷一.象棋》說:「夫救彼正所以固我也,鉤心鬥角,
更難于二人對局者。」則是轉為比喻競鬥心機,刻意經營的意思,也
就是現今常用的意義了。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成語
條目
鉤心鬥角
注音
一式
ㄍㄡ ㄒ|ㄣ ㄉㄡˋ ㄐ|ㄠˇ
通用
拼音
gou sin du jio
漢語
拼音
u xn du jio
釋義
形容宮室的建築結構精緻巧妙。唐˙杜牧˙阿房宮賦:五步一樓
,十步一閣。廊腰縵迴,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
比喻刻意經營,競鬥心機。如:為人處事不可鉤心鬥角,汲汲於名利
。亦作勾心鬥角。
成語
條目
勾心鬥角
注音
一式
ㄍㄡ ㄒ|ㄣ ㄉㄡˋ ㄐ|ㄠˇ (又音)ㄍㄡ ㄒ|ㄣ ㄉㄡˋ ㄐㄩㄝˊ
通用
拼音
gou sin du jio (又音)gou sin du jyu
漢語
拼音
u xn du jio (又音)u xn du ju
釋義
比喻彼此明爭暗鬥,各用心機。如:若大家都勾心鬥角,那能完成
工作?亦作鉤心鬥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