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jor Member
|
不過這個論點有個很奇妙的矛盾之處,
就是當你做出自認是跳脫輪迴的動作時,
也有可能那其實也是輪迴中你註定會做的事...
佛教對這方面, 在我個人的理解裡, 說起來似乎比較周詳又有點偏激.
他認為你在世上的一切作為, 都跟周遭產生交互作用,
這個交互作用簡單來說就是愛恨情仇 (生 老 病 死 貪嗔癡 怨憎會 愛別離 求不得).
因為這種交互作用, 使得大家都被束縛住而無法自輪迴中解脫出來.
例如今天你做事損及他人, 就必須做出相對應的補償 (也許今生, 也許來世),
同樣的, 今天你有恩情於人, 也必受當事人的報答.
在佛教裡面這種還沒平衡的交互作用 (尤其是還沒報答別人的) 叫做 "業".
所以人都是帶業降生於世, 而這個業會把人一直束縛於塵世無法超脫,
所以也俗稱 "業障".
所以佛教教人要修行, 在修行的過程中清除自身的業,
藉由修行中念經的動作 (類似祈福), 間接還清別人對自己的恩情;
並且在臨終時藉由一心不亂的念佛念經等, 放下對俗世的眷戀 (也就是放棄別人應還給你的恩情),
如此才能真正打斷輪迴的鎖鍊.
本班是要改上宗教哲學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