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對補文回一下:
小孩子的價值觀已經是完全偏差了,而小孩子也正處於叛逆時期...
愛面子吧...(我想大家都有過這段時光)
而父親,我想會有人說他有錯。因為他的管教失當所以造成女兒變成那樣。
不過換個角度來想,這位父親能做到的有多少?
為了負擔家計,每天早出晚歸(別跟我說農業多輕鬆,我能跟你說是爆累,我阿公、外公以前務農)
能教小孩的只有基本的道理,能教的也比較有限。
再回想過去,過去大約在同樣的年紀時,對你自己最有影響的是誰?
是學校的同學?外面的朋友?
為什麼常常聽到為人父母在說的"他一定是交到換朋友,他本性不壞"這類的話?
以前書上寫的,師之過、父之過。
我想那是在過去的時光...教育沒有非常普及的情況下所述。
但是在教育普及、資訊獲得容易的情況下,適用嗎?
而前面農業討論,我舉出我的看法。
高經濟作物不等於高收入(有比較高一點),因為大盤、中盤商會將作物價格砍的很賤。
改種別的也要考慮土質、地點、氣候,不是說改種就改種。
觀光果園...如果本身收入就不高、又沒有人輔導,成本就傷腦筋了,對於未來也是一大賭注。
農夫的性格都是屬於比較安穩的個性...
農夫...真的是比較需要照顧的團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