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vens
Power Member
 
evens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an 2002
您的住址: 台中
文章: 544
引用:
作者LittleJohn
以上是指戰術層面的,至於過彎方式、煞車時點、引擎動力輸出特性所造成的車手行駛路線差異之外還有車手個人的習慣。

畢竟在80∼93年代裡,主要的GP車手幾乎全數來自於各國大型道路車賽出身,他們平時參加的可不只是環狀道路賽,舉凡泥地車賽、滑胎賽、越野車比賽所見多有。
這些需要各式不同操控技巧的賽事所孕育出的賽車手,其慣用的操作技巧自是大不相同。

況且從80年至90年代初,許多賽道鋪裝狀況並不如現在理想,很多車手駕馭高速的二輪賽車在這些場地裡比賽,如果動輒採用高速全傾斜過彎,以當時車輛的安定性、輪胎抓地力甚至是道路摩擦係數都可能造成轉倒事故頻傳。
以當時GP500主流的騎乘方式,多以簡化過彎路線,盡量延遲煞車點,縮短全傾斜過彎的時間然後積極打開油門出彎。

而在90年代初當時以車輛完成度較高者應屬GP250賽車,當時主流車款多採用並列直立雙缸或前傾V型雙缸,配合輕量化...

沒錯沒錯!
這就是癥結點!!!

其實就連小飛俠羅西自己也坦承~如果現在MOTOGP沒有一些電子輔助~要把GP車騎出車庫都是難事!

反觀10年前的科技~車架與引擎之間的不平衡~真的是很恐怖!

更別說那時候簡陋的跑道~要各車手以那種速度狂飆......叫我去TIS騎600.....我不幹...
會摔死
舊 2006-05-21, 01:58 PM #15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ven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