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ittleJohn
*停權中*
 
LittleJohn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ug 2001
文章: 284
以上是指戰術層面的,至於過彎方式、煞車時點、引擎動力輸出特性所造成的車手行駛路線差異之外還有車手個人的習慣。

畢竟在80∼93年代裡,主要的GP車手幾乎全數來自於各國大型道路車賽出身,他們平時參加的可不只是環狀道路賽,舉凡泥地車賽、滑胎賽、越野車比賽所見多有。
這些需要各式不同操控技巧的賽事所孕育出的賽車手,其慣用的操作技巧自是大不相同。

況且從80年至90年代初,許多賽道鋪裝狀況並不如現在理想,很多車手駕馭高速的二輪賽車在這些場地裡比賽,如果動輒採用高速全傾斜過彎,以當時車輛的安定性、輪胎抓地力甚至是道路摩擦係數都可能造成轉倒事故頻傳。
以當時GP500主流的騎乘方式,多以簡化過彎路線,盡量延遲煞車點,縮短全傾斜過彎的時間然後積極打開油門出彎。

而在90年代初當時以車輛完成度較高者應屬GP250賽車,當時主流車款多採用並列直立雙缸或前傾V型雙缸,配合輕量化的車架和引擎,車子在高速過彎中對於煞車、輪胎的要求沒有那麼高,負荷減輕了安定性自然增加,很多車手都可以利用較輕的煞車力道、較長的煞車距離然後全傾斜進入彎道,一旦繞過彎點就可以準備加速。

至於為什麼扯到250賽車呢?因為在接近90年代中期,越來越多250車手升級挑戰GP500,最早的有J.Kocinski、L.Cadalora,這些車手把250賽車的技巧帶進GP500,他們對於賽車的操作特性要求與之前的車手大不相同,他們喜歡用更高的速度傾斜通過彎道並適時加大前輪荷重以提升前輪迴旋速度。

而到了這時候,還保有公路賽車技巧的車手就僅見於Doohan、Beattie等人身上了。
這種趨勢到95年之後更加明顯,因為像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開辦的賽車學校的人才紛紛出現在GP賽場,這些採用相同賽車、相同教材(教練)的小車手們,騎著80CC、125、250賽車一步步爬到最高等級,於是這些車手就成了目前常見的樣版模式,入彎減速、過彎、加速出彎無不是一個樣兒!

有興趣的話去翻翻舊影片,或許還可以在以前的Garry McCOY或者前兩年T.Bayliss看到截然不同的騎乘風格
舊 2006-05-21, 05:12 AM #15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ittleJoh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