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機械小兵
更差勁的是台號都亂跳,像緯來日本被丟到76,國興被丟到80,中天綜和被丟到67,最慘的是AXN莫名其妙不見了  :
|
接連幾個問題, 都跟新聞局的「有線電視頻道規劃與管理原則」有關, 小弟先回答頻道位置的問題, 其他問題下篇再續.....
長久以來, 頻道商莫不希望自己的頻道, 能夠固定出現在某個特定的頻道上, 因為這樣可以養成收視戶的習慣, 強化與收視戶的關係, 甚至固定頻道可以被記憶在遙控器上的快速鍵, 讓自己的頻道可以很快被找到, 提升收視率.....頻道商的這個要求, 業界稱之為「定頻」.
定頻有這麼多好處, 為何很多頻道還無法定頻? 根據市場調查, 因為使用遙控器的習慣, 造成越前面的頻道(號碼越小的), 收視率越高; 同時也因為廣播技術與工程管理的先天特性, 造成越前面的頻道, 越容易有清楚的畫面, 相對的收視率也會越高. 基於以上的理由, 每個頻道商都希望自己的頻道, 能被定頻至越前面越好.
好啦, 這下前面的頻道大家搶著要, 後面的頻道沒人要, 怎麼辦? 此時系統台的角色就很像 7-11 超商, 掌握了通路主導權, 既然大家都要前面的, 那就來招標嘛, 看誰出的價格好, 誰就可以排在前面. 這就是早期頻道經常被更換, 無法定頻的原因. 不過後來, 因為頻道合約採年約制, 一年才簽一次, 所以頻道的變動也就變成每年初簽完約之後, 才會有變化.
接下來, 有些強勢頻道, 因為收視率高, 系統台受到的客戶壓力也比較大, 這些強勢頻道也就順勢提出定頻的要求. 系統台因為怕萬一談判不成, 頻道上不了架, 會得罪廣大的訂戶, 所以也就同意這些強勢頻道的定頻要求, 將他排在固定的頻道上, 不再變動. 此時原本強勢的系統台, 反而變成了弱勢.
定頻也同樣會造成頻道商之間的競爭, 為了解決爭端, 新聞局提出了「有線電視頻道規劃與管理原則」, 希望以區塊的概念, 將相同屬性的節目, 集中在相同區塊中, 以便利用戶選看性質類似的節目. 當初在討論這個規則時, 小弟剛好也奉派到新聞局出席會議, 會中各業者對此議論紛紛, 譬如說:
為何運動區塊一定要排在電影區塊後面?
為何新聞區塊不能排在綜合區塊前面?
萬一區塊不夠大, 後來的頻道擠不進去怎麼辦?
前面的區塊大, 那後面的區塊不就被擠到較差的頻道去了?.....
每家業者都有自己的意見, 誰也不讓誰.....
最後橋不攏, 新聞局只規劃出幾個原則: ch.2~17 屬於公益區塊, 所有公益及必載頻道都放在此處. ch.18~25 屬於闔家觀賞頻道, 凡播送教育新知類、卡通兒童類、旅遊類或全頻道為普級適合闔家觀賞的節目, 都歸入這個頻道. 剩下的, 新聞局也不敢多說, 把球又丟回系統台去了....
此時, 屬於 MSO 集團式的系統台, 就展現出 MSO 的實力了, 因為頻道商只要跟 MSO 高層談好定頻區塊, 集團底下所有的系統台便全部遵行, 不會有各行其事的問題; 而全台灣也不過只有 5 家 MSO (東森, 中嘉, 卡萊爾, 台基網, 太平洋---也就是現在的富洋), 旗下掌管超過全台 90% 的 CSO (系統台), 要把頻道定頻得很接近, 並非難事. 以前民眾都在罵財團不義, 卻沒想到在定頻一事上, 財團反而展現出了好處....
剩下的便是一些不屬於任何 MSO 集團的獨立系統台. 由於獨立系統台的自主性高, 又分散在各地區, 利益差別很大, 頻道商很難用統一的條件去協商, 所以就會變成各個獨立系統台, 會出現與大多數 MSO 系統台都不一樣的頻道規劃.
回到您的問題, 很顯然的, 是您的系統台沒有同意頻道商的定頻需求, 而且日本台被丟到後面較差的頻道, 顯示您的系統台評估當地收視日本節目的客戶較少, 不會造成客服的壓力, 所以才敢這麼做. 當然也有可能是頻道商付的上架費不夠, 或是頻道商想收的權利金過高, 系統台無法接受, 像 AXN 很可能就是因為這樣, 而慘遭斷訊.
每個人對於頻道的需求都不同, 但由於目前國內的收費採包月制, 客戶不能自己選擇頻道, 所以就只能任由系統業者自由搭配, 客戶僅能透過客服提出要求, 而且如果要求的客戶數太少, 系統台也可以不予理會. 這個狀況目前無解, 只有等到將來數位化之後, 頻道個別販售時, 才能獲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