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oushen
數位化, 我一直認為這是業者的大陰謀 , 因為唯有數位化 , 才能針對以前的不特定對象 ,將其化暗為明 , 變成一個可追蹤的對象 , 單然 , 收錢也就方便多了 ...
|
當然, 小弟不諱言數位化確實是杜絕私接戶的好方法; 不過, 這只是數位化的短期邊際效應而已, 並非主要目的(當然, 也不諱言有少數系統台只看到這個短期利益). 對消費者而言, 數位化的好處有:
1. 畫質與音質提昇至等同於 DVD 的品質
2. 更多樣性的視訊品質 (16:9, HDTV..)
3. 更多的頻道空間 (由目前的 125 台, 擴展到 600 台以上)
4. 更彈性的收費方式 (可以依頻道收費, 不必再付費看不要的頻道)
從消費者的觀點來看, 正好解決了前面提過的幾個問題, 特別是頻道授權費的問題, 一旦數位化之後, 頻道商就要直接面對消費者及市場的考驗, 費率才可能有調降的空間, 而且不好的頻道才能被市場淘汰.
回到「陰謀論」, 我們可以精算看看:
目前全台私接戶大約佔 15%, 以全國 300 萬訂戶x15%, 每戶 $600/月 來算, 數位化可以彌補的全國虧損總額大約是: 2.7億, 再分給 64 家系統台, 每家系統台也只能分到 $421 萬/每月. 相對於系統台每年數億的收入, 這樣的金額不但太少, 而且不敷成本. 以東森和中嘉投資的數位頭端來說, 每一套就超過四億, 這還沒算進將來要送給用戶的數位盒成本(每戶約$2,500) 也要數億到數十億元....
投資幾十億下去, 光靠挖出私接的收入來平衡, 恐怕會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