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李安:救國片談了26年
【記者唐在揚/台北報導】旅美導演李安今天在「用理性與感性看台灣電影」的座談會上,
有感而發的說,他26年前到紐約學電影的第一個月,就與當時同為留學生的導演李道明等
人討論如何拯救國片,26 年來包括新聞局在內,大家一直在討論這個議題,但總是說得
多,但卻沒有去執行,他對著坐在台下的行政院長蘇貞昌說,「不管蘇院長將來要不要做
總統,現行擬出的方案一定要怎徹底去做,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今天的座談會蘇貞昌全程與會,坐在台下仔細聆聽,而李安上台後首先對自己所穿的不合
身西裝向大家道歉,他說自己的西裝留在台南了,所以只好向弟弟李崗借,「15年前我回
台灣領取新聞局所頒的優良劇本獎,當時沒錢買西裝,所以向李崗借過一次,當時還很合
身,15年後再借同一套西裝,怎麼就變樣了!」引得台下一陣大笑。
李安在訪談中強調,美國片的題材大家都看膩了,大陸又多所限制,台灣則是完全自由,
情況對台灣是有利的,那我們該賣什麼題材的商品 「當然是賣中國的固有文化,因為古董
最好賣! 所以我們最強的文化千萬別拋掉。」「院長,我真的要拜託你,明明家中有金礦
卻留在家裡,反拿著碗到外面要飯,我...真的不能再說下去了。」
對於國內電影政策,李安表示,無論是拍片或從政,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政府不能老扮
演和事佬的角色,而是要揣出政策,不分黨派的堅持下去,如此十年、二十年或許看得見
成就。至於電影政策不應出自官僚體系,而是由真正懂電影的業界與學界人士共同擬定。
李安強調,向他這樣的導演,不應是政府的焦點,政府不需要再錦上添花,政府應把目光
放在新生代的電影工作者身上,好好去培植有獨力思考能力的電影人,並幫他們打通電影
院線。至於政府出資的電視台,例如公視,就應從培訓人員到播映電影,扮演重要的角
色,不要再被意識形態所霸佔。
【2006/05/04 聯合晚報】
李安:振興國片希望在下一代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四日電)奧斯卡金像獎導演李安今天表示,振興國片的焦點不要
放在他的身上,而應從下一代年輕導演中培育;電影市場也要注意,特別是華語市場十分
可觀。他說,台灣的優勢在於文化,以及擁有華人社區中最自由的人才。但他坦承台灣的
優勢正在逐漸縮減,他說:「拜託拜託留住這些,不要再流失。」
由新聞局和文化總會舉辦的「用感性與理性看台灣電影」座談會,上午在晶華酒店舉行。
多位資深和年輕導演參加並提問,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是全程聆聽。蘇貞昌表示,台灣因為
有李安才能在世界上最亮麗的舞台發光,台灣以李安為榮。
李安坦承,他最想拍的永遠是中國題材的電影,但中國題材要自己開發、動腦筋想,幾年
都想不到一個;然而國外的題材卻是源源不斷,讓他有接不完的電影。 他強調,中國文
化、台灣文化的體材仍是一片處女地,有待開發。而在華人社區中,台灣的創意最活潑自
由,品味也最高,只是他不知這優勢還能維持多久?他強調,真正能賣的是祖宗的東西,
這需要從教育等處著手。
今天和李安座談的有台灣藝術大學教授李道明,李安透露二十六年前就與李道明在紐約討
論如何振興國片。李安說,振興國片政策、辦法都有,重要的是如何團結一致執行。尤其
中國人習慣吵吵鬧鬧,但政策定了大家就要遵守;政策最好要由電影人制訂,不能由政府
主導;但企業贊助需要政府的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