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 Member
|
拜色色主席之福,試騎了一下午1200RT
線條簡潔剛硬,確是BMW的現代風
較上一代RT年輕了許多,也與LT市場做了明顯區隔
車重符合本級距要求,快拆式邊箱頗為實用
放入一張BEYOUNG的CD,久違的大車人生即將展開
悠揚樂聲響起,謹慎地放離合器,補油前進
寬闊的對臥雙缸佔滿了機車道........搖搖頭
壓車員一路解說按鍵功能........為何沒有iDRIVE?
前方紅色號誌亮起,不願浪費時間等待
也不想將龐大的身軀騎進一群鐵殼烏龜中
重心稍轉,三檔直上龜速道路
以百來公里巡航並升高風鏡阻絕吵雜風切聲
歌唱聲也自動調整至合適音量,靈敏度還不錯
坐姿適愜,如果能有大綿羊般的腰靠更好
"氣定神閒,日行千里"應是本車的目標........有改進空間
左右把手操作尚稱順手,Rider手指夠長會更好
令人不滿的是方向燈按鍵採左右分離式+復歸鍵=3件式
日本車0.5秒完成的動作,一個模組能解決的事
你BMW偏就稿的這麼複雜,強.....真是強.....百年工藝??
進入嘻皮公路,多急彎夾帶險升降坡是特色
超越了一串鐵烏龜後,將電子懸吊從Comfort調回Sport
右手角度加大,雙活塞透過油門回報當下工作狀態
一路向上攀升,地面乾燥無異物,長期的豐厚雨水讓路肩佈滿青苔群
路況比預計好上許多,悶熱的午後阻絕了絡繹人潮
路旁綠地石桌聚著幾口野餐踏青的家庭
2檔迴旋上小髮夾
未至頂點引擎就開始抗議,硬帶出彎
這Boxer低速扭力真差,比笨牛還呆
竟然還引以為傲,大作****
3檔切入一左雙彎,刻意偏離正規路線
隨著傾角與彎角加深,轉速又下降至臨界點
然而懸吊明確告訴我,無Lowside的可能
左腿稍使個勁兒,後輪提前就位,一直保持的油門又打開了
緊接著一深不可測的右彎,不敢馬虎,立刻補油退2檔
惜拿捏不當,頓挫中入彎,速度稍快下再壓低車身
這懸吊又服服貼貼帶我出彎
這下有趣了!!
雖然載著壓車員,雖然車價高昂,我仍決定多試幾次
然而騎這種車是講求格調的
絕不可能出現挪屁股,出腳之類的動作
最客觀,最能體會本車設計就是休旅騎法
二檔4500rpm同傾入一中型左髮夾
路線,補油,傾角總計變更3次,2種身法
難以置信的靈活!!!
再來
平面小型左彎,崖壁阻隔入彎延伸線
深入,左靴尖剛觸地,瞥見反角度再左彎
快速扶正反壓,對準,點煞車,外傾切入
不毛不躁貼著地面奔向下坡道
強.....真是強.....百年工藝!!
接著是一堆刁鑽的下坡彎
第一個右髮夾起,右彎小廟為止挑戰性頗高
多重角度雙彎,險降,彎中道路縮減側偏45度........
如果Rider視線不懂的放遠,掃視地面狀況
車子懸吊不夠好,煞車感不足,則好壞立判
RT畢竟屬龐然大物,受限軸距影響,往往要多繞那麼點路
快是辦不到,然順勢而下欣賞美景之餘
大約會比短軸運動車種慢個30~60秒,實屬不易
外傾是這段用較多的方式,視線與靈活雙修的推薦姿勢
至此已可掌握,停馬換手體驗乘客之樂
往摸奶花園休憩途中,數次因瞬間加速不能安坐
深覺第三後箱應列為本車標準配備,方能盡情享樂
因此回程時完整享受到風鏡,音樂,沉穩的優勢
兜風看景,倒也愜意
特別感謝:
色色主席不辭勞苦,委屈於後座,一路飽受斷背山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