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Member
|
英特爾製程、架構超前AMD恐陷苦戰!2年內若未見創新AMD恐難有反轉機會
英特爾製程、架構超前 超微恐陷苦戰
PC廠:2年內若未見創新 超微恐難有反轉機會
(記者陳玉娟/台北) 2006/05/03
對於超微(AMD)持續攻擊,英特爾(Intel)近期終於有了主動回擊的動作,不僅全線產品已導入65奈米製程,2年一次更新微架構,更是成為其力圖以強大研發能力壓制超微的重大策略,由於製程、架構發展更為成熟,英特爾將原定於第三、四季發佈的處理器新品提前拉上戰場,一連串的製程、架構等技術領先及行銷火力全開,據PC業者預估,超微2年內若無強力新品技術面市,恐難有反轉機會。
據英特爾規劃,2006年全線產品已導入65奈米製程,2007年下半推出45奈米製程的Penryn取代現有65奈米製程處理器,2008年上半推出Nehalem,2009年下半將會推出32奈米製程的Nehalem-C,2010年上半則推出全新微處理器架構Gesher,而相較超微宣稱2006年將邁入65奈米製程世代,目前仍以90奈米製程生產處理器來看,可望撙節成本的製程競賽,超微仍落後許多。
****
Technology for Innovators
雖然超微最新一季財報亮眼,淨利達1.84億美元,不但是5年多來獲利最多的1季,亦是成立至今首季淨利最高紀錄,毛利率也首度超越英特爾,達 58.5%,然而,這也給了成長趨緩的英特爾當頭棒喝,不惜將Conroe、Merom及Woodcrest提前推上火線,力圖搶回流失的市佔,此一動作也看出英特爾不在乎新舊平台衝擊及主機板(MB)、PC業者反彈,就是鐵了心不惜一切要擊退超微。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擁有5座12吋晶圓廠的英特爾,將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及提高產能,相較下,目前超微僅有2座位於德國德勒斯登的12吋廠Fab 36、8吋廠Fab 30,及與新加坡晶圓代工業者特許(Chartered Semiconductor)簽訂合作協議,但近期也引發外界揣測超微恐面臨產能不足窘境,讓英特爾在產能上擁有更多優勢。
然而,MB業者也預期,超微在無力回擊下,將採用降價策略以因應英特爾連番炮火,超微首季亮眼的毛利率表現,恐將成為歷史紀錄。
英特爾3款CPU提前上戰場 目標壓制超微
PC、MB廠1個月前即獲知 然Vista才是牽動買氣關鍵
(記者陳玉娟/台北) 2006/05/03
英特爾(Intel)執行長暨總裁Paul Otellini日前在紐約舉行的法說會上表示,由於分別預定在2006年8月、第三季及第四季登場的桌上型電腦(DT)處理器Conroe、伺服器處理器Woodcrest、筆記型電腦(NB)處理器Merom,將提前於7月、6月及8月出貨面市,此舉引發各界關注。主機板(MB)業者表示,英特爾將3 款CPU提前面市,外界揣測其用意,不外乎是希望提升買氣及壓制超微(AMD)氣焰,然而,最重要的是,英特爾不惜縮短Yonah處理器等產品生命週期,應是鎖定9月返校潮及微軟(Microsoft)Vista上市前,能延續產品話題性及鞏固龍頭地位。
英特爾則表示,在日前於紐約舉行的法說會上,執行長Otellini確實提及Woodcrest、Conroe及Merom出貨時程分別落在6、7、8月,不過確實的上市或發表日期等相關細節目前則尚未公佈。
****
Technology for Innovators
先前英特爾在2006年春季IDF上發表「Core微架構」(Core Microarchitecture),並規劃2006年第三季後陸續問世的Conroe、Woodcrest和Merom,皆以此架構為開發基礎,無論效能及功耗表現均比上代Netbrust架構有著明顯的改善,擺脫產品效能一直落後超微的惡夢,鑑於超微提早發佈AM2處理器期望搶佔先機,英特爾於即時作出相應的對策,英特爾Otellini甫於上週法說會中公佈此3款原定在第三、四季登場的新處理器將提前登場,是否牽動PC市場與台廠佈局,也成關注焦點。
MB業者認為,英特爾將3款CPU提前面市,不僅是希望能提振低迷許久的PC市場買氣,更重要的是,英特爾不惜縮短Yonah處理器等產品生命週期,就是為了要一鼓作氣壓制超微氣焰,迎戰Turion 64x2及AM2系列,此外,9月返校潮及微軟Vista上市前的空窗期,英特爾也將力炒產品話題性,力鞏龍頭地位。
MB業者指出,按照英特爾原先計畫,產品出貨時間約在正式上市前3星期,以Otellini說法來看,確實較原定時程提前,而英特爾早在1個月前已告知各廠商此訊息,目前對MB廠而言應不會有太大影響,不過對於買氣倒也不會有明顯助攻效益,因為沒有Vista軟體加持,處理器擁有多好的效能也無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超微Turion64x2確定延後至5月底登場、AM2系列處理器則將提前在5月23日面市,對此超微表示,產品未上市前,超微仍會依據調整正式面市時間,以因應實際市場需求,所以不會有所謂的產品提前或延後推出的疑問,而對於英特爾新品提前面市,由於超微在製程、架構等方面仍領先對手,所以不會影響既定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由於2005年第四季首次讓超微拿下2成市佔、2006年第一季毛利率也首度遜於超微,使得 Otellini也在法說會上承認2005年市場策略失敗,導致超微趁勢坐大,並表示將利用3個月時間評估重整計畫,重點放在去化庫存及撙節成本,讓英特爾未來更具彈性,為了保持產品的競爭力,英特爾更表示會每2年推出經改良或全新的微架構,不會再對研發作出任何保留,計劃中2008年推出採用45奈米的 Nehalem處理器及2010年推出採用32奈米的Geshery處理器,企圖以技術研發能力壓倒對手。
部份PC業者對此則認為,超微節節進逼,終於讓大象英特爾有了痛定思痛、組織瘦身的計畫,英特爾設定2006年為反攻年,將新品提前推上戰場,不惜一切只是為了將超微擊退,這些都是 CPU雙雄的戰爭,大家也只能觀虎鬥,對於PC業者而言,Vista才是目前能提振市場買氣及帶動換機潮的關鍵所在。
--------------------------------------------------------------------------
在之前AMD幾乎是DIY市場第一品牌
現在似乎原先支持AMD的消費者,隨著Inter反攻漸漸流失
AMD不加點油,可能又要重回Intel壟斷市場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