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eonkao
經典賽失利後,網路上撻伐聲、嘴砲聲不絕於耳,甚至有人說不配用國球來稱呼棒球。
看完這篇文,
我真正感受到一個運動員的精神,
以及我們這些觀眾,何者該為,何者不該為 ...
=============================
1983年,攸關奧運代表權的亞洲盃在韓國開打,9月10日,滂沱大雨中,一壘手趙士強漏接,再見失誤,中華隊敗給日本。
敗戰之後,全隊將士用命,擊潰澳洲,與日、韓三隊戰績相同,並列冠軍,主辦國於是決議,中華隊必須在9月13日先與韓國戰一場,贏球之後才能和日本爭奪奧運代表權。
中韓之戰,郭泰源接替先發投手上場,球隊在延長賽先是追平、再以逆轉獲勝,休息半小時之後的中日大戰,再登上投手丘的,竟然是剛剛苦撐八局的郭泰源,他瘦長的身影站立在內野壟起的土丘上,既不單薄也不孱弱,仍舊堅韌銳利,一球一球、一局一局耐心解決打者,沒有任何一個人從他手上得到分數,雙方0:0僵持不下,直到九局下半,趙士強瞄準日本投手池田的第一球,一棒將球撈出反方向的全壘打牆外,負責轉播的中視不斷重播趙士強奔回本壘接受隊友英雄式歡呼的畫面,「微笑喬治」的笑容,讓整個台灣沸騰起來,從南到北放肆奔流狂喜的淚水,而郭泰源一日兩戰苦撐17局的靈魂能量,成為經典。
|
1983年在韓國的亞洲盃我有看, 那時是高中生,今天回憶起來忍不住紅了眼框.
郭泰源, 趙士強, 莊勝雄, 呂明賜 也許不能算是民族英雄, 但是他們的奮鬥真的激勵了多少人, 大家在懷念李國鼎,孫運璿政界前人之外, 我認為郭泰源, 趙士強, 莊勝雄等平凡英雄也加強了20年前台灣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