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ric3765
個人認為
動機 :看到We are the world
目的 :振奮團結人心,祈求和平飢荒戰亂平息,讓明天會更好(當初我以為是救助非洲)
作法 :大家合唱一首歌
成果 :收入捐給消基會
應用 :反盜版應該是歸在這項
|
這樣歸類還滿適切的.順序我覺得應該是
動機(仿效國外)->作法(團結大合唱)->目的(詞曲創作的訴求)->成果(收入捐給消基會)->應用(其中之一為消基會大力呼籲版權,打擊盜版)
詳細點的整理...明天會更好的起源,是國內藝人看到國外藝人可以為了救濟非洲而團結合唱,因此大家也想起而傚尤,搞一個屬於國內的團結大合唱.而詞曲創作的部分在大家討論後,強調的訴求是團結人心,各人貢獻所長,引起社會共鳴,讓世界和平,明天會更好...等等.(這部份不像We are the world有個明確的公益目標-救助非洲.如張大春先生的說法-各種意見都包含,希望不要只粘死在單一社會議題) 而相關收入捐給消基會,然後消基會在發行後幫忙呼籲版權,打擊盜版.
大概過程就是這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