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李狂傲
http://www.gio.gov.tw/info/publish/yearbook/2004/list04_p125.html
這是繼十八年前為反盜錄而演唱的「明天會更好」以來,第二次唱片業打破門第之見,共同為公益攜手合作,並得到廣大的迴響。
行政院新聞局的資料,也顯示〔明天會更好〕一曲是為反盜錄而唱,這份資料夠不夠做為佐證?
|
我說過,記錄歷史的人
只要稍微偏差(不管有心無心)
很可能就會「創造」新歷史
不管是一小段,或是一個點
也許可以猜測
當初反盜版也許不是一個主要想法
主要想法是反應「美國「四海一家」援非活動所感召,期望也能貢獻國內娛樂界的一份力量給社會」,
但是之後直接有利害關係的議題逐漸抬頭
也許都感受到「反盜版」遠比「世界和平」對自己更有價值
於是一個不是原本主要的訴求
開始被拉出,甚至蓋過原本主要的訴求
這種假設也許「很小人」
但是也是一種可能
個人觀點,不代表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