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jasonyang
其實目前的確有些廠商引用 AMD 架構。
http://www.realworldtech.com/page.c...RWT102405055354
http://arstechnica.com/news.ars/post/20051026-5486.html
像是 PA semi 的 PA6T,就是類似 k8 甚至下一代的架構,只是是 powerpc 指令集,14 stage pipeline,64kb L1 I-cache+64kb L2 D-cache,利用 crossbar switch 共用 2MB L2 cache,內建 DDR2 MC,因為是 SoC,所以內建 I/O cache、bridge、DMA、offload engine 與 dual 10GbE 與 Quad GbE 控制器,內建可重新組態共 x24 PCIe 連接顯卡。
dual-core 方面,雖然 IBM 早在 2001 年推出 dual-core Power4,但是是 shared L2 cache,IBM 也在考慮像 AMD 一樣,用 dedicated L2 cache + crossbar switch + shared L3 cache,因為在 4-core 以上,單一 cache 要服務四顆核心實在是性能瓶頸。
在 HyperTransport 上,Intel 下下一代架構 20...
|
我實在是不能同意你再更多了。
自己其實也對 up 結構稍有涉獵,主要是在 XScale,對於一般用途的 up,
看來我還是才疏學淺,傑森大懂得非常多。
我的意思不是 AMD 架構真的是超神,事實上,那是在反諷。
如傑森大講的,AMD 的架構,在很多別的產品裡都有,只是大家不知道。
有人說網路上有 intel 死忠派,常會有些特殊的發言,
在我看來,AMD 狂熱派也不少,也是會有些特殊的發言,
就像有人拿不同用途 CPU 配上不同 benchmark 的分數來比,
然後大頌特頌的。
我跟 Intel 雖然有點間接的淵源,但絕對沒有偏向 Intel,
自己目前的桌機是 3500+,筆電目前是 mobile semp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