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signally
「劇中有提到"真矢"是無時無刻在監視著班上的孩子的,所以我想當他
的計畫出了差錯、"神田"無法承受壓力的話,他應該會調整方向的。
這一點我想應該是劇中保留的一個彈性吧。」
「另外關於他後來的魔鬼作法,我覺得那是一種把「壞人」這個角色搶
過來做的想法。看了SP之後再回想一下前劇會發現,一些本來會發生
在同學之間的事:歧視、欺負、不公平待遇等等。"真矢"把這些事都
做了,等於把所有壞事攬在自己身上。結果就是班上只剩下一個被憎
恨的對象 . . . "他自己"。而同學之間變得自立團結。」
戲劇這種東西!多少一些地方理想化了。不過我是覺得這部戲還解釋的過去啦!一點看法「夜露死苦」。
|
如你所提到的解釋,其實用輕鬆點的角度來看,也是可以說得過去.但是我很難不回想到正篇中真矢的所作所為...

雖然編導在後半段和SP版中,看得出想要極力合理化真矢的行徑,不過我個人比較傾向編導最初是因為戲劇化的效果,想製造高潮,而把魔鬼真矢的手段操弄過頭了.這雖然看起來比較具戲劇張力,但是卻也造成前後銜接時,某種程度的牽強.
雖然我覺得戲劇畢竟是戲劇,但總希望不要誤導人了才好,尤其是像女王的教室,言之鑿鑿的大道理和爭議弔詭之處混淆參雜,容易讓人盡信,以為像真矢這種極端魔鬼的手段可以作為現實生活的教育,而無任何不良後果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