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龍貓
Power Member
 
龍貓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Jun 2000
您的住址: 森林
文章: 660
也許V真的獲得了什麼超能力,讓他在之前的故事裡可以飛簷走壁來去無影,但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V不再逃避了,貪生怕死只是讓自己更深入地獄的底層,那自由的理念才是人民真正的庇護,真正的道路。

在"V代表血海深仇"裡的最後十話裡,所有的旁支故事線完全契合地結合在一起:

蘿絲阿蒙從墮落中站起來,舉槍殺了大統領蘇山;

V向艾維揭曉他的最後王牌...原來他從一開始就駭入了北歐之火的中心頭腦"命運",並在最後透過"命運"鼓動人民發動暴動;

機關算盡的海倫海爾,發現身為The Eye的丈夫與她僱來的流氓頭子相殺死在一起,間接摧毀了北歐之火組織的最後一員;

艾維在V死後體會到了V的目的,他要把這個看似完美但虛假的世界給還原到混沌的狀態,於是代替V向暴民講演,讓他們選擇繼續活在渾然不知被奴役的世界,還是全新未知一切從頭的世界(藍藥丸?紅藥丸?XD),暴民最終攻入了北歐之火的總部...

芬屈冷眼看著混亂的世界,轉身甩開了瀕臨瘋狂的海倫海爾,看著眼前延伸至地平線的道路,通往未知的方向,他點起一根菸,慢慢踰步前行....

這一切的一切就像V精心設計的骨牌陣一般,一個接著一個推倒,舊社會也像這骨牌一般逐漸崩塌,混沌的開端起先細微...而後壯大,最後漫天蓋地般迎面而來。


名場面!

在這故事裡出現的種種人物,甚至包括V,都是骨牌陣裡的一員,V只是最早傾倒的那一塊骨牌,他帶動了整個大局面的變化,但是如果只有他,沒有其他人的投入,故事也許不會進行地如此順利。如果蘿絲不因她對死去德瑞克的愛而重生,那蘇山現在還活著,也許V的計畫就會被阻止;如果艾維在獄中沒有獲得覺悟,那麼當V死後計劃將無以為繼;如果海倫沒有為了私慾籌劃這些陰謀,那北歐之火的Finger柯迪還活著,暴民遲早會被鎮壓;最後,最關鍵的,如果人民選擇繼續盲目生活,那新世紀的英國也根本不會來到。

所以如何批判V的行為?便變得很顯而易見了,V代表的是那革命的第一槍,那起義的第一聲號角,而革命必須需要義士的血加以灌溉,所以V犧牲了,V的以暴制暴手法到底合不合理?這只是為了引發革命而必備的激烈抗爭罷了,背後是有著更偉大的目標的,這目標是經過理性思考之後誕生的,那是不帶私慾的光明未來,想想當年法國大革命站在最前線的農民,想想當年站在革命軍最前線的孫文,他們的心中難道沒有對於新世界的夢想嗎?我們可以單單只用"暴民"來簡單化他們的行為與背後的動機嗎?生存在他們當時渴望、而為此犧牲的民主社會裡,我們實不該如此輕易地批判這些義士的行為,如此草率批判V的所作所為。


描述法國大革命的名畫,身著軍戎的國父孫中山

為了V說過的,讓他有個"維京式的葬禮",艾維把他的棺木放上載滿炸藥的地鐵,順利地炸毀了整個北歐之火的總部,從此之後英國的命運未卜,一切都要靠人民自行決定他們的未來。艾維輕輕地說著,她不會帶領人民去重建家園,那只是第二個法西斯的開始,但她會從旁協助他們完成新世界,這個嶄新的世界再也不需要暗殺者了,但是V仍然會存在下去,她看著剛從暴民堆中救出的多明尼克,臉上戴著蓋福克斯面具的她對醒來的他說:我們現在在一個叫做影畫廊的地方,這裡,是我的家。

這個故事完結了,揭曉了許多的謎,愛,與最重要的,自由真諦。但是在這些故事背後,V的存在卻還是充滿了無數的無解,我們對他的真面目,仍然如芬屈一般停留在故事的起點,他到底是誰?在電影裡強塞了一個身份給他,他是William Rookwood。但這是一個很差勁的答案,雖然電影最後試圖擴大V本人的象徵性,"V就是我們每個人",畫面營造的效果很成功,但是敏感的觀眾仍然無法滿足:當V死去後,長久以來極欲了解V真面目的艾維為何不掀去他的面具?他到底是不是艾維的父親?甚至,在不清楚V到底是男是女的情況下,她或許就是艾維在獄中讀到的手記作者Valerie / 薇樂妮?


達莉亞在死前看過V的真面目,她只說了一句:"It's Beautiful"....

這都是因為電影又刪去了原著裡精彩的一段,艾維面對V的屍體,掙扎於要不要揭開面具的一段天人交戰。

她想不想看看V的真面目?這無庸置疑,但是當她幻想摘下面具時,看到的是一張她陌生的臉,不,這是她無法接受的,V創下了這麼多轟轟烈烈的大事,艾維如何能接受他只是一個無名小卒?即使V真是她的父親,但那又如何?如果她真的摘下面具,看到的臉將一輩子烙印在她的腦海裡,而誰都無法與V的成就相符,畢竟V的形象是如此的巨大,如此地不可超越,而這現實與意象上的差距,不是一句"V是她的父親"就可以一筆勾銷的。最終,她再次調整內心的平衡,試著讓幻想的力量去摘下V的面具,她看到的是,她自己。

艾維徹底地了解了,她慢慢地走向V的化妝室,看著鏡中的自己.....嘴角開始上揚....一如蓋福克斯面具上的笑容一般。


漫畫史上最令人難忘的覺醒之一:從一個徬徨無助的少女到一個抗暴的英雄

這真是對V真相的最佳註解,不是向觀眾說聲"V就是William Rookwood"這樣膚淺的答案可以相比的,V當然是個人,他當然曾經有名有姓,但是他為什麼戴上面具?是毀容了嗎?是害怕面對人群嗎?都不是,在他覺醒的那一天起,過去的那個五號房囚犯就死了,一個自稱V的人誕生了,他是四百年前的蓋福克斯,他是你是我是男女老少,更重要的,V是理念,是革命的工具,是過去的血海深仇,更是無堅不摧的自由意志。

在一萬八千字又臭又長的漫長介紹後,我們終於走過了原著的重大章節,但是請相信我,"V代表血海深仇"裡的菁華樂趣各位還未曾真正嚐過,別忘了亞倫摩爾在字裡行間加入的各式典故隱喻(典故包含從維多利亞時代的歷史到美國近代社會的重大事件,還包括書中的玫瑰隱喻等等),更有書本編排上的巧思(全書十本的封底可以串連成一幅連環圖,每一本的開始與結束幾頁全是宛如動畫一般的黑白連續圖,在書中"This Vicious Cabaret"這一話甚至是一首作者自己寫的歌!連樂譜都畫上去了!),以及真正迷人的故事細節(蘿絲阿蒙與海倫海爾的故事我們可是很粗略地跳過了),就算窮極無聊,去查詢裡面所有出現的V開頭單字(包括拉丁文等外語),也是樂趣十足。


竟然在故事裡放了一首曲子,我真想聽聽看呢!

"V代表血海深仇"無疑地又是一本可做為終身書的亞倫摩爾傑作,雖然書裡的世界是假想的1997年,但是隨著未來一步步變成過去,我不禁害怕地發現這政治寓言似乎正慢慢地成真。儘管經過這些電影與原著的比對,我們可以發現電影架構完全不同於原來的設定,但是至少電影保留了原著的部份精神,而且前後故事連貫(儘管難免有些思慮不周),主旨明確,觀眾仍然可以感受到革命的炙人烈火在銀幕上燃燒,更何況用1812序曲來襯托國會大廈的大爆炸,實在是再創意不過的構想(美國獨立後第一次侵略英國的戰爭正是開始於1812年),劇情裡直接點名政府犯下了傷害人民的罪行,更是對現實的一種暗諷。

儘管華氏兄弟的廢話讓V變成了一個可笑的長舌公,儘管他們的子彈時間讓最後的V變成如NEO一般的超人戰士,儘管他們對於電影敘事的節奏掌握仍然糟得可以......


我喜歡電影的這張劇照

但是我仍然佩服華考斯基兄弟的勇氣,能在這個國際情勢表面和平暗裡詭譎的時候,選擇把這部諷刺時事的經典搬上銀幕,想想911事件與英國的地鐵爆炸案,罹難的平民絕對值得哀悼,主謀犯下的暴行絕對值得譴責,但是在一片撻伐聲與保守右翼勢力大肆趁機興起的同時,我們是不是能靜下心來,張開眼睛,打開耳朵,去想想這些行為背後所抗爭的目的是什麼?然後用我們最珍貴的自由意志,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並且起身做出自己一生不會後悔的選擇。

附註一提,國內片商竟然也在319前夕上映這部電影,不知道國內觀眾有什麼聯想XD?不管是巧合還是安排,我都感謝他們讓台灣人在這個時候看到這部電影。

(後話待續...........XD?)
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有棒球、電影、音樂、偵探、超級英雄、綿羊、野狼、與偽善者出沒。

新•龍貓森林
http://totorogo.dyndns.org/
舊 2006-03-23, 01:28 PM #37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龍貓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