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umts
小弟真的很外行,但有個疑問想請教,電腦CD Rom不是可以數位輸出嗎(S/PIF)那不是直接接上DAC就好嗎?為啥要用到1212數位輸出啊?
若PC硬碟輸出不也是數位資料嗎? 可是又數位輸出到DAC, 那1212音效卡到底在音質上幫了什麼忙啊? 請教一下??? 真的想不透???
|
說個我最近的經驗,大家隨便聽聽。
器材:X-Fi EM音效卡,古早主機板送的光纖模組背版,兩部
國產的DAC(名字省略吧,"廠製"兩萬多等級的而已)<
要命的是一條受損的光纖線
(在MyAV二手價還有NT.2.5K左右/幾年前的行情,現在應該沒人要)
我是從X-Fi的AU_EXT接腳拉數位訊號,
以前SB-Live 5.1 digital音效卡時用一般CD-ROM送的兩條
"4-pin類比線"(約40cm)去連5V/G與S/PDIF訊號到光纖模組,
很正常,用的很高興。
換到X-Fi後,一樣的連法,但光纖線換X-Fi音效卡時弄壞了,
其中有一台DAC鎖不到訊號,另一台鎖定正常,但偶有破音。
改進X-Fi到光纖模組的連接線,
去材料行買端子,線用好一點的,且盡量短,端子與線用銲的。
(其實應該不能銲,銲點會多一個IMC的interface)
再用受損的光纖線測試,
結果一台DAC正常了,另一台DAC可鎖定訊號,但偶有破音。
這個例子是說明,不要以為數位訊號隨便牽線(CD-ROM-->
音效卡)就O.K,誰知道中間訊號的損失量是多少。
第二個例子,
小弟有個電子業廠長朋友,我雖在他上游產業,但他不是我的客戶。
有次聊到reliability與賠償,這位廠長說,某家做網路晶片的出貨給他們,
有一批成品測出來資料loss率高達50%(100Mb/s頻寬只剩一半不到),
這位廠長很得意的說,他成功地向晶片vendor求取高額賠償,而且有問題的成品
照樣出貨,因為消費者根本感覺不出來............
很得意的說,他替公司賺了一大筆(橫財,有賠償/貨照正常賣)。
第三個是理論,
數位傳輸,看的是阻抗匹配,任何介面若阻抗不匹配,則數位
資料(不是方波/有點像sine波)則會扭曲與loss(以dB算的,當成震幅降低好了)。
損失的公式是f=(Zi-Zo)/(Zi+Zo),阻抗匹配Zi=Zo時,無損失。
如果牽扯數位訊號tolerance的問題,再講下去就不好了,
會得罪一些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無名英雄........。
以上不是說高價數位線就是好的,而是想想一般CD-ROM送的
那條2-pin數位線,廠商會擺心思在上頭嗎?
(CD-ROM數位輸出走40/80pin IDE排線,應該比較理想,
至少這個有規範....會不會有另一個"黑心"廠長....再說)
CD-ROM直接拉訊號,DIY一個BNC座的背版輸出,...規劃中>
現在便宜的好轉盤難找啊!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