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淪為筆戰的味道...
首先,分一下各種設備的定位。
CD Player: 轉盤 + DAC + 前級。
播放軟體+音效卡: 轉盤 + DTS解碼器 + DAC + 前級。
CD Player 和電腦,皆為訊源。
高檔的訊源訊備,耳機輸出的品質也在可接受範圍,再兼耳擴。
註明一點,對一個音響玩家來說, CD Player/音效卡的前級功能只是「可以這麼用而已」,而不是一個良好的前級。
家庭用環繞擴大機: DTS解碼器 + DAC + 綜擴 (前級+後級) + 耳擴。
電腦多媒體喇叭: 後級 (內建擴大機) + 喇叭單體。
被動式喇叭: 喇叭單體。
我個人認為,用電腦作為訊源是很方便的,但令人遺憾的是,電腦多媒體喇叭大部份做的不好,即便是高階電腦喇叭,其表現也不如同價位的音響喇叭。而一個音響喇叭,還需要再搭配一台擴大機才能使用。而從上面的定位中,不難看出一台環繞擴大機的功能,和音效卡是重疊的 (前級 + DAC)。如果整理一下,組合如下:
音效卡(轉盤+DAC+前級) + 電腦喇叭(後級+單體)
音效卡(轉盤) + 環繞擴大機 (DAC+前級+後級) + 音響喇叭(單體)
通常一個電腦玩家想到要升級音效設備時,大部份需要同時升級音效卡和電腦喇叭,假設預算在 1.5K 左右。而我比較後認為,把這筆錢拿去投資同價位的環繞擴大機加音響喇叭之效果,會比音效卡加電腦喇叭好,而且用途更廣,還可以用在家庭劇院、PS2 上。
引用:
作者ed714020
擴大機真的那麼神?我以為要配上不錯的喇叭才有"驚豔"的效果咧.
|
應該說電腦多媒體喇叭做的不好。所以當你已經有一台擴大機時,一組同價位的音響喇叭就可以趴掉電腦喇叭。
我以前用 SEQ808 擴大機(SEQ520的加強版) 加 JS J707(改) 時,就沒想過要換成 AltecLansing MX5021 ,因為差異不大 (低頻小輸)。而 MX5021 還比 SEQ520 + J707 貴上 2K 。
引用:
作者akita
如果不是為了遷就長期使用電腦 或是電腦其他比 DVD CD 訊源方便的功能
光是比較使用效果 用電腦音效卡花錢都不一定得到好效果 而且音效卡輸出後還有很多錢要花呢
不是說用電腦聽不到好音樂 而是花的精力金錢只會更多
所以拜託不要再拿電腦用音效卡的短處硬凹了 音效卡強在玩PC GAME, 看各種規格繁多的影音檔 這都是AV系統做不到的
|
我同意以電腦作為訊源的方便性,因為我也是這麼用的。
但是音效卡作為DAC+前級的表現,並不比環繞擴大機好。
用音效卡數位輸出給環繞擴大機後,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方便性與音樂性兼得。
引用:
作者sidewinder
引用:
作者r0105mk2
如果音效卡是用數位輸出到外部dac再到amp的話,電腦內的雜訊還會對其造成影響嗎?
|
應該還是會
只是影響變小
因為數位訊號抗干擾能力較強
只是DAC不便宜啊
|
使用「數位輸出」是解決電腦內部雜訊對音源干擾問題的正確答案。
在計算機概論中,「即時性 (real time)」 和「同步性/資料正確性」是兩個不同的處理策略。只看資料正確性而不考慮「即時性 (real time)」的問題 (音樂稱為「節拍問題」,音響稱為「時基誤差問題」) 時,數位輸出就好比是把一個檔案複製到 DAC 去一樣,資料內容保證正確 (ps.電子系統內部一定會作資料傳遞的校正動作)。因此用數位輸出把資料複製到外部的 DAC (在本文中,是指環繞擴大機) ,是跳過電腦內部雜訊干擾的最好方法。
音訊的類比訊號,是即時性且不可逆的訊號,電腦內部的雜訊一旦串入其中,沒有任何策略可以校正。
雖然數位輸出時,透過資料傳遞的校正動作,可以保證資料正確性,但校正動作表示要求來源重新傳送訊號,其代價是犧牲即時性。然而詭異的是,一般平價 DAC 沒有做任何資料的 buffer ,因此是「即時性」地將資料轉成音訊的類比訊號,這就造成了音響上說的時基誤差問題。高階的 DAC 才會做 dejitter ,也就是會做一個資料 buffer ,將資料放在 buffer 中,先修正資料傳遞校正動作所造成的時間延誤,才把資料轉成音訊的類比訊號。數位訊號線的好壞,就差在資料需要作校正動作的多寡,好的線,抗雜訊力強,資料需要校正的次數少,自然其時基誤差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