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我覺得跟這幾年參加比賽的心態有關,出賽前的目標總是設定在坐三望二搶第一,所以對韓國會全力求勝,幾乎都是把最佳陣容押在對韓國那一場上面,這場打贏了,多半就會有第二名;
以前對大陸很好打,只要留二線投手就足以應付了,所以還能派得出第二組一線陣容來對付日本,所以那時對日本即使贏不了,也都打得還不難看;
但是這幾年大陸進步不少,雖然基本上實力還是有差距,卻再也無法隨便打打就KO對方,對日/韓即使全力拼戰都未必能勝,對大陸這場隱然就變成絕對輸不起的一場比賽,所以這幾年的用兵開始變成會把次佳陣容拿來對付大陸,於是對日本的比賽往往變成未打先放棄的一場比賽,都是賭有沒有小兵立大功的機會,簡單的說,我們的投手人才沒有多到可以排出三組不相上下的陣容(不像日本和韓國),能排出兩組王牌就很不錯了,除非有新秀突然冒出頭。
2003年爭奪奧運資格的亞洲錦標賽就看得出這種布局,王建民+陽建福+張誌家對付韓國隊,張誌家對付大陸,當時事前已知狀況不是那麼好的許銘傑用來對日本,他一壓不住,後面上去的都是輪番挨打,當時就算明知誰的狀況可能還好一點也不敢派上去了,因為要留著對大陸,所以幾乎等同放棄比賽。
這回又是一樣的情形,原本想用狀況較好的潘威倫先發抗日,結果一看原來預定對大陸的陽建福和姜建銘在熱身賽狀況不理想,馬上改把潘威倫留著對大陸...
在對日本這一場也很明顯可以看出這種用兵方式,先發許竹見沒撐過原先期待的局數以後,看看教練派誰上場?陽耀勳-蔡英峰,看出來沒有?都是年輕、甚至還沒打過職棒的新人,讓我覺得好像從第二局開始就有放棄比賽的感覺了,只是蔡英峰投得還不差,一直到了許文雄上來以後開始兵敗如山倒,日本人打順手了,連黃俊中和郭泓志上來都沒能馬上把他們氣焰壓下去(當然黃俊中看投球內容顯然是受傷剛好,球速和變化球都不能和他在雅典奧運的表現相比;郭泓志則是覺得和捕手之間配合實在不是太理想,不然球威是有)
__________________
=================
我從來不把錢當錢看
我都是把錢當命看!
=================
所謂 理論,就是大家知道為什麼,但實際上行不通
所謂 實務,就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但實際上行得通
本公司已經完美結合了理論與實務:
什麼都行不通,而且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